●讲述人:浉河区董家河镇茶农伍绪银

●本报记者 周涛 整理

我今年39岁,家住茶乡董家河,对于我们茶乡这几年的变化,作为茶农,我是很有发言权的。我们这儿山好水好,所以茶也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所以被咱信阳人称作“重点老茶区”。这些年来,政府对茶乡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茶乡更美了,我们茶农也更富裕了。

儿时,我就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深爱着滋养着我的茶山。记得2010年左右,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家有茶山三四十亩,别人家只有十来亩,但收入每年比别人家少将近一半。于是,经过考察市场我发现,光靠卖鲜叶是不行的,必须得自己学会炒茶。后来,我就到各个茶厂学习,从杀青、揉捻到烘焙,制茶的每个流程都不落下。5年前,我觉得自己炒茶技术差不多了,就购置了一套炒茶设备,办起了自己的小茶厂。从此,致富的路越来越开阔了。

每年春茶开采季,当采茶工从各地涌向信阳时,来我家的都是那几十个熟面孔,因为我早已经跟他们建立了信任和默契。每年我都会帮采茶工买意外险,伙食也是自家吃什么采茶工就吃什么。工钱方面,采茶最快的,一天能拿到将近200块钱,一个月下来,能赚四五千块钱。她们每次结算完工钱回去前都会说:“信阳茶乡很美,还挣钱不少,我们明年还来。”如今,一季茶叶卖下来我能挣七八万块钱,跟大户可能没法比,但对比我自己,我觉得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卖茶,我更看重口碑。我家茶山上有绕山而过的山泉水,这保证了好茶质。不管是骑自行车来的,还是开豪车来的,我的价格该多少就多少,不会乱要价。咱们山里人实在,讲诚信,这么多年来,买茶的人,基本都是回头客。这两年我也学会了上网,在我家门口墙上,就张贴着一张大大的二维码,那是我的网店,扫描后就能出现门头和茶山图片的店名、带有导航功能的地址,还可以直接点击拨打上面我留的电话,很方便。

这几年来,茶乡美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我又开了个农家饭馆。每到周末,总有不少老顾客光顾。茶乡美了,我们茶农也跟着富裕了,现在的我,就希望咱们信阳人都能喝上正宗的信阳毛尖,让信阳毛尖在全国家喻户晓。这个愿望比较大,但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