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考古学者在信阳长台关发掘一座战国楚墓,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古代竹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工界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枕物。它说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使用竹子制作枕头。另据《礼仪·既夕礼》中有“寝苫枕块”的记载。说是古代人父母逝去,为表示极其悲痛,在守墓期间是以土块为枕头。当然,这种土枕仅在居丧期间使用,不是居家常用的枕头。除外,从汉代出土的土漆品中,还发现有内胎为木、麻的漆枕。

到了唐代,出现了木枕。《新唐书·卓行传·阳城》中有:“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的记载。说明当时木枕是常用的枕物。随着青瓷器的问世,始于唐、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瓷枕。人们认为它具有“清凉心肤,爽身怡神”的作用。

另外,从清末名人杨度隶书对联:“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中,得知古代人也有人以石当枕的。上述以木、泥、石、竹等硬物为枕,其缺点是枕头过硬,使人多梦易醒。(据城阳城遗址博物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