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流庆山春秋时期黄季陀父墓出土的110件金属弹簧型器,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弹簧标本。这批金属弹簧形器发掘于1988年夏,墓坑近方形,北部为单棺单椁,南部为陪葬箱,这种棺箱同坑异处在先秦考古中实属鲜见。
棺内随葬的玉钺、玉虎、玉饰、玉牌、玉器11件,均制作考究,工艺精湛。陪葬箱内置陶器,铜器以及漆盒、砾石、玉刀,玉环等40多件,其中一件铜戈,云雷纹饰雕镂精美,并篆镌铭文,“黄季陀父之戈”,堪称奇珍。
在陪葬箱侧置一团丝线和28件箭簇(含箭竿),长40厘米。在箭镞旁发现110件金属器,均为螺旋线左旋圆柱体,形状同现在的金属弹簧没有区别,灰白色,内部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螺旋体高1.4厘米,旋圈为5至7圈,分粗细两种,粗型外径0.5厘米,细型外径0.4厘米,内径分别为0.3厘米和0.34厘米,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其金属含量以锡、铅较多,还有微量的铜、铁、秘、锑 等,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批金属弹簧形器与箭链、丝线伴出,似乎暗示着用途,原本可能与箭镞组合使用,以利用其弹力来提高弓箭的射杀力,抑或是纺织机械构件。这就表明,早在春秋时期的黄国人,已对“螺旋线”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认识,并已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使由来已久的弹簧是由英国人于1500年发明并应用于钟表之说难以成立。
有关专家指出,黄国是周代嬴姓国,是周王朝分封于豫南地区的诸侯国中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黄季陀父墓的发掘,特别是2700年前的金属弹簧型器的出土,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文化和生产力状况,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在科技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据信阳博物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