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伞舞又叫火绫子或“围灯”,起源于汉代,是商城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商城杈伞舞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清乾隆年间商城境内最兴盛。杈伞舞演出动作潇洒大方,情节诙谐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人物有“老杆儿”(领舞)即掌杈伞人,扮一风趣的老汉,一手掌杈伞,一手持蒲扇,口衔哨子(指挥用)。有“四梳”女角,旧时男扮女装用黑纱手帕包头,好像姑娘梳的独辫,故得名“四梳”,俗称“蜡花”或“花鼓娘子”。皆以彩粉画脸,着彩衣、穿绣花鞋,腰系围兜,左手拿花巾,右手持彩扇。有“四挎”男角,腰挎花鼓,故名“四挎”,俗称“花鼓腿子”,画俊脸,红巾或黄巾包头,蝴蝶结扎在额头,着花边舞衣,腰系红彩,手握花棍。
舞蹈分大场小场两种,大场第一段由“老杆儿”引“蜡花”和“花鼓腿子”出场,领舞以“踢四场门”“拜四方”“乌龙摆尾”等近20种名目组成各种图形、队形。第二段由“老杆儿”喝住锣鼓“打杈”,“打杈”由“老杆儿”即兴编作押韵的板词,或传统的顺口溜短段。词的内容多为恭维、吉祥诙谐之词,众和以助兴。“老杆儿”还随时发问,众人反问句“咋的”,“老杆儿”自问自答,众和“对对对”等答句。煞住杈词后,对对男女边唱边舞,“老杆儿”根据情况煞唱收场。小场是表演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舞蹈。如抢手巾、抢扇子、逮蜡花等。舞步有搓步、碎步、顿步、滑步、追步、后退步、十字步等。曲词一是前后徵调式,中间转羽调式的花鼓唱,有的中间加对唱和腔、衬词有“小二哥二小哥”“小二嫂二小嫂”。二是前后宫调式,中间转羽调的抢八句子。三是超八度乃至十度的大跳,构成上下翻腾的徵调式花鼓唱。四是四句羽调式的锣鼓唱。此外,还有传统戏曲《花篮戏》《皮影戏》,说唱《大鼓书》等。(据商城县人民政府公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