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平桥大鼓书,俗称犁铧大鼓、梅花大鼓等,起源于民间灯会、庙会。平桥境内大鼓书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老艺人叙述,早在远古时期,境内农民在田间耕地,不慎打破了犁铧,被迫停歇,此时农夫手持破犁铧边敲边唱,实感有趣,又配一民间车水鼓增添气氛,后逐渐发展为职业演唱,作为穷人谋生之道。1957年,长台关楚王城出土的数十件乐器中,其中虎皮大鼓、木磐、木毖等打击乐器是佐证。大鼓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最普遍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平桥大鼓书分布在平桥大部分乡镇(长台、明港、查山、五里、洋河、肖店、龙井等)及湖北大悟,安徽临泉,河南郑州、驻马店、南阳等省市县。

平桥大鼓书是由演唱和乐器伴奏两部分组成。主要乐器有大鼓、钢镰等,调门、板式繁多,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听,加之特殊的风格,特别是曲调和语言的紧密结全,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演唱时,艺人一手持钢镰,一手击战鼓,或边敲边唱,或敲而不唱,时起时坐,时扭时跳,以手势、眼神、声调、表情、走场等,表现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实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尤其是它的曲目丰富,唱词通俗易懂,适于表现现代生活及民俗风土人情。

平桥大鼓书繁荣于建国时期,从艺者众多,分四大流派,东南口、东北口、西北口、南口,20世纪60年代,又形成花口流派,共五大流派。今天,传承大鼓书的艺人不足10人,其传承形式十分严峻。

大鼓书(鼓词)其内容多是劝世人修德养性,扬善惩恶,多做善事,宣扬真善美,自产生以来起到了很大的宣教作用。其叙述的历史剧情,多是使人明大理,辨是非,知其为老尽孝,为国尽忠。结合今天的实际,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2009年平桥大鼓书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信阳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