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故城遗址即黄国故城。
在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隆古乡,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黄国故城。城址位于淮河南岸,小潢河之西,平面呈长方形。其城墙长度:东墙1650米,西墙1550米,南墙1800米,北墙1720米,周长6720米。墙宽10米-25米,基宽59米,残存高5米-7米。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显然与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加强城门防御有关。城墙系夯土筑成,夯土中包含有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遗物。城墙四周有护城壕,东墙外的城壕遗迹尚清晰可辨,壕宽约36米,低于现地表1米许。
黄国乃西周封国,嬴姓子爵,颛帝曾孙陆终之后,位居诸封国要冲,由于黄国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春秋初期齐楚争霸,黄国便首当其冲。其时齐桓公霸业达于顶峰,黄国作为楚的与国,却采取了恃齐叛楚的策略。《左传》桓公八年:“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春秋》僖公二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贯为宋地,在今山东省曹县南5公里。僖公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阳谷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北15公里。僖公四年, “秋,[齐]及江人、黄人伐陈”。僖公五年,“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然而,随着楚国势力日益强大,逐渐加强了对黄国的进攻。公元前675年,楚文王“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踖陵在潢川县西南(如今光山县一带),这是楚国第一次对黄国进行讨伐。《左传》僖公十一年:“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左传》僖公十二年:“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事在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终于灭掉黄国。诚如《春秋大事表》引季氏本所言:“江、黄,楚之东北境,可以出兵以截齐后者,得江、黄,则师无左顾之忧也。”(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