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韩蕾

“每一个人都有姓,姓氏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相信一般人都有兴趣,而且都想知道自己的姓和祖先的历史……”袁义达是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19日,在2016首届信阳根亲文化论坛上,袁义达关于根亲文化的主题发言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会后,本报记者围绕着此次主题演讲对袁义达进行了专访。

“世间万事万物总有个根。根者,产生之根源也。姓氏作为文化也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其意义重大。”袁义达说,“姓氏是根亲血脉的胎记。”

家谱是一族一姓的历史真实的血脉延续记录。袁义达表示,中国人家谱经历了传说和历史大约5000年,历经地王、大臣、地方望族到平民百姓修谱的阶段,与中国历史进程和时代主流思潮是保持一致的。中国家谱最大的特征就是血统延续和继承。在中国,每一部独立家谱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每一部家谱都能寻到的根源都是真实的。

“而今天我们说的通过各种姓氏文化寻根,包括家谱中开基祖以前记载的,对历史上每一种姓氏的共同老祖宗的追溯,应是一种文化寻根。”袁义达说。

袁义达说,我们的先祖们把历史上各个姓氏的独立的真实记录“血统”地链接起来,形成了中国5000年不间断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5000年来一贯的血统观念和民族内聚力的基本要素,也正是由于血缘寻根的正统和真实性而保障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我作为长期从事于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从专业研究科学角度上已经证明了中国人姓氏资源的价值,姓氏是家谱的根本,也是根亲血脉的‘胎记’,更是一种重要的国情资源。而家谱就是记录了每一个姓氏家庭的历史文献,自然中国人家谱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袁义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