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生产企业现代化生产车间 |
本报记者 赵雪峰
五年前的那个多彩的初秋,市四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庄严承诺:必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建设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信阳,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五年后的这个丰盈的金秋,信阳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
五年里,围绕市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魅力信阳的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工业化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工业化、城镇化融合成效初显;发展水平与全省差距缩小,蓄能崛起势头正旺。
五年里,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信阳全力“赶考”。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项目带动这一抓手,树牢前锋意识,勇于克难攻坚,持续良好态势,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奋力打造生态经济高地、山水城市宝地、改革开放热地、特色文化名地、平安和谐福地,在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敞亮。
——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省前列。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末突破1000亿元的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首次跻身全省前九行列,终结了“十一五”居全省后8位的历史。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每年增长1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连续跃上40亿元、50亿元、60亿元、80亿元、90亿元台阶。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亿元,是2010年的2.15倍,“十二五”年均增长16.5%,用于民生的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金融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十二五”时期,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入驻信阳,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十二五”时期双双实现翻番,贷款余额由“十一五”末的全省第8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6位,存贷比大幅提高。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华英农业和黄国粮业分别在“中小板”和“新三板”成功上市,本土国内上市公司增加到3家。
——基础设施投资高位扩张。“十二五”时期,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一五”末突破千亿元的基础上,规模持续扩大,先后迈上1200亿元、1500亿元、1700亿元台阶,2015年突破2000亿元,投资规模稳居全省第5位。2011年-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71.38亿元,为“十一五”时期的2.6倍,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引擎。
市发改委主任郑先明欣喜地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我市化加快发展、弯道超越压力为动力,以调结构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
在信阳,一个关于电商物流的故事流传很广:2015年11月11日,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迎来物流“洪峰”:头天零点起人就没再合眼,千余人打包、分拣、搬运、装车,30台热敏打印机分秒不停地吐出快递单据,市里还调集了电力和网络保障车。24时云计算中心大屏幕显示,单日单仓出货量51万余单。
“双11”后连续几天,信阳EMS即时数据几次冲入包括北上广在内的全国前十,成为仓储物流业备受瞩目的一匹黑马。
“双11”信阳一战成名,除了市区,光山县这一天卖出72万件羽绒服,成为全国电商羽绒集散地。信阳一座1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平层仓储随之投建,一些大卖家开始把仓储重心转向信阳。恒大大米全国六成份额交给鄂豫皖一日达,物流成本可降一半。信阳仓配业务已进入指数级增长快车道,增速进入全国前十。中部小城信阳正朝“物流重镇”迅速崛起。
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是我市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时期,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6.4∶42.2∶31.4转变为2015年的24.2∶40.2∶35.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34.2%提高到41.7%。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5年,全市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商务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23.7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8.3%,比2010年提高4.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2015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较2010年下降2.2个百分点。
数字的此消彼长,见证的是全市经济结构转型、方式转变、以及动力转化,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扩大增量引领结构调整,以做优存量推进方式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也使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稳超半壁江山。
2015年,全市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282.26亿元,增长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较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同时,我市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51.18亿元,增长2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家居等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全市已经形成覆盖34个行业大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经济规模发展壮大。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71.55亿元,较2010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产业集聚成效显现。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8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1.1亿元,是2010年的3.2倍。信阳市产业集聚区、淮滨产业集聚区等先后获得全省“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平桥、金牛山等6个集聚区晋级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基础地位更加坚实。 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总产量达到119.4亿斤,约占全国的1/100和全省的1/10,居全省第5位,超额完成115亿斤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中期目标任务,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市立足比较优势,加快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信阳茶叶、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油料、肉类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信阳毛尖、南湾鱼、华英鸭、固始鸡等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展望未来,信阳前景光明,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实现蓄势腾飞、跨越发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即将召开的市五次党代会将对今后五年发展作全面部署,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必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神聚力、克难攻坚,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为“十三五”末信阳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明日请看《喜迎市五次党代会召开系列报道之三——厚植优势利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