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绫子,又称“商城杈伞”或“围灯舞”,是商城元霄节玩灯的一种舞蹈。出场共9人,以大锣、鼓、响镲、抛锣、鞭鼓、小锣、梆子7件打击乐器伴奏。主要道具是以竹、彩纸或丝绸扎成的上似莲花、下似罗伞式的杈伞。9个出场人物中,有掌杈伞一人,叫“老杆儿”,扮一风趣的老汉,一手掌杈伞,一手持蒲扇,口衔哨子(指挥用)。有“四梳”女角,旧时男扮女装,用黑纱手帕包头,好像姑娘梳的独辫,故得名“四梳”,俗称“蜡花”和“花鼓娘子”,画俊脸,用红禄彩纸束一朵花系在前额,着彩衣裤,穿绣花鞋,腰系围兜,左手拿花巾,右手持彩扇。有“四挎”男角,因早先男角挎花鼓,后改为挎彩,故名“四挎”,俗称“花鼓腿子”,画俊脸,用红巾或黄巾包头,扎蝴蝶结,着花边舞衣,腰系红彩,手握一对木棒或花棍。
舞蹈分大场小场两种。
大场为两段式结构。第一段由“老杆儿”引“蜡花”和“花鼓腿子”出场,领舞以“踢四场门”“拜四方”“大望月”“小望月”等20种队形图案。第二段由“老杆儿”喝住锣鼓“打杈”,“打杈”即说压韵的板词,板词由“老杆儿”即兴编作,或说传统的顺口溜段子,有相当一部分是调侃之辞。无论何辞,众皆齐声相和以助兴。第二段时间较自由,可长可短,由“老杆儿”掌握。“老杆儿”煞住杈词后,接着又是边唱边舞,然后由“老杆儿”煞唱收场。“老杆儿”是火绫子的灵魂人物,他手中的伞,可撑可转可摆可抖,脚下的功夫和某些身手与京剧武生相类似。较高难度的动作是“起棚”,站在人双膝上表演,称为“半起棚”,立于人肩上表演称为“起满棚”。
小场是表演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舞蹈。如抢手巾、抢扇子、抢板凳、逮蜡花等,舞蹈有踩步、搓步、颤步、碎步、顿步、跳步等。火绫子的唱腔包括唱腔、帮腔、杂调等部分,以商城民歌为基调演化而来。
火绫子(商城杈伞、围灯舞)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曾多次参加各级文艺汇演。
2008年,火绫子(商城杈伞、围灯舞)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信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