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宜居的信阳城 本报记者 向 炜 摄

本报记者 向炜 高晶晶

如果说,一座城市有魂的话,那么这个魂是文明!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第一品牌。

从2006年起,信阳开始走上文明城市的创建之路。继2009年、2013年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文明城市称号之后,2015年2月,信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成功获得参选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

2015年,我市把光荣和荣耀转化为鼓舞前行的斗志,把责任和担当转化为激励前行的能量,向全市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令,全面吹响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

“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您既是文明的建设者,更是文明的受益者。您的一言一行,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您的一举一动,关乎城市的精神面貌;您的一笑一颦,代表城市的形象品质。”这是一封我市倡导文明行为的告知书。告知书中传递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长期养成文明的习惯,虽然我们无法苛求城市文明的“速成”,但通过提升个人素质,注重一言一行,文明正逐渐融入信阳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信阳这座城市,在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建设上的脚步越来越坚定,越走越深远,文明之花开遍全城。

细微入手树新风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具体地体现在每个市民身上。在城市文明方面,垃圾入箱、排队乘车、扶老携幼等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在点滴之间,区分出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窥视出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

近年来,信阳宜居城市品牌深入人心,市民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机动车和行人互不相让等不文明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我市从一项项关乎文明的细微处入手,倡导文明新风。提倡文明就餐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信阳山水资源丰富,在餐桌上追求精致的同时,一些不必要的铺张和浪费,大家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这一明显和文明城市格格不入的不好习俗,我市下决心,彻底向这一不文明习俗宣战!

从组织餐饮企业签订《文明餐桌行动承诺书》,印制宣传招贴画,到制作“文明用餐”台签提示牌、广告宣传牌,文明餐桌的宣传深入全市的各大酒店、机关餐厅、学校食堂和旅游景点。以开展文明点菜、文明用餐、光盘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在餐饮企业、学校、机关食堂增设“文明餐桌”提示牌,推出用餐节约奖励措施,倡导理性消费。

而今,珍惜粮食是讲文明,生活好了,文明也应该更进一步已经成为信阳市民的广泛共识。文明餐桌覆盖率提高了,知晓的人多了,理解和支持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今,无论是请客吃饭,还是亲朋好友相聚,都很难再见到过去那样讲排场的场面,浪费现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即便有剩饭剩菜,吃完饭打包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习俗。

志愿服务添温暖

近年来,信阳市一支支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有“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系列服务活动,有进村入户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的,还有开展街头卫生清洁活动,宣传普及环保知识的……

一批批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和个人的无私付出,为信阳增添着温暖。

息县志愿者李涛,坚持义务献血14年,累计献血59000毫升,总数相当于自身血量的十多倍。潢川志愿者王少林,坚持不懈地帮扶孤寡特困残疾老人,甚至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吸引了大批爱心人士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如今他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十几岁,每到节假日,这些志愿者就会走上街头,活跃在城乡,成为潢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市区,市直工委号召机关党员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为期60天的“美化环境、清洁家园”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共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6000余人次,深入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点部位,开展清扫垃圾、清理乱贴乱画等志愿活动。

在平桥区,共建立社会志愿者服务站20家,成立志愿服务队伍47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300余人,开展各类社会志愿活动160余场。

目前,全市已成立1300多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超过16万人,志愿服务活动呈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信阳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

道德力量传正能

文明能够孕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文明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更是人们生活的价值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典型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信阳人”和“信阳市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培育和树立了一大批不同行业、各具特色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通过对凡人善行义举的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推出一批能凸显“善文化”精神的普通百姓和善事善举。同时,深入基层一线举办道德模范巡讲和道德讲堂,进一步弘扬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以“最美信阳人”为例,2015年4月份以来,从乡村教师、医生、农民、农民工、村干部、环卫工、社区工作者、市民、护士、返乡创业者等10个方面,在社会各界广泛推荐的基础上,建立了拥有5000多人的好人库,推出136件好人事迹。持续数月、声势浩大的寻找、发掘、推介和表彰过程,就是一个生动的宣传、引导和示范过程,是发掘平凡中的伟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过程,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持续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在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信阳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魏青刚、黄久生、许光先后当选全国道德模范。9人先后荣登中宣部表彰的中国好人榜,20人当选信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信阳好人群体现象”。新华网发文评论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道德的力量深入各行各业各地。在全市政法系统,市法院举办“法官大讲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市检察院开展了文明执法演讲比赛,市公安局开展道德教育、文明教育、宗旨教育,增强文明执法理念。

在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大拱桥社区,一周一场主题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做楷模”的道德讲堂活动走进了社区基层,每次吸引了百余人参加。

在淮滨,全县建设机关单位道德讲堂、企业道德讲堂、乡镇道德讲堂40余个,开展道德讲堂活动100场,受教育人数达8000余人。

核心价值铸文明

文明,是国家的软实力,国民的硬素质。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需要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为了让市民积极参与创建过程,培育“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者,人人都是城市创建参与者,人人都是创建成果享受者”的共建意识,信阳各地的市民学校随之应运而生。

浉河区湖东街道办事处、五里墩街道办事处、老城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积极运用市民学校开展社区工作,令民众充分感受到这是服务社区的“大舞台”,是提高市民素质的“大课堂”。

作为一种新的社区教育形式,市民学校正在我市遍地开花。

鸡公山街道办事处利用机关会议室创办社区市民学校,为居民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文明意识、卫生知识和交通意识;平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学校特邀区红十字会和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市民朋友带来生动的急救知识;市地方税务局市民学校在培训中心电教室,举办了一场“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增强全民素质”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

通过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树立典型、营造氛围,用核心价值观铸造文明城市之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意识,外化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的行为规范,使崇德向善的文明力量在每个市民心中蓬勃生长。

一粒粒文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进了每一位市民的心里。漫步在城市的广场公园,或是公交站台、车站、学校,或是阅报栏LED显示屏前,人们发现,一幅幅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公益广告在扮靓大街小巷的同时,也进行着文明意识、行为的熏陶。

做文明人、说文明话、行文明路、办文明事,城市的文明形象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明显增强。

“亲爱的市民朋友,您怎样,信阳便会怎样;您文明,信阳便令人敬仰;您不凡,信阳会因您而伟大。”

信阳这座美丽的宜居城市,不仅要有整洁的环境、便捷的交通,还要有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以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当好城市的“文明名片”,文明城市就会天天与我们相伴!

●关键词: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2015年2月,信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成功获得参选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

●关键词:志愿服务队

一支支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队伍在信阳逐年壮大,他们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系列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成立1300多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超过16万人,成为信阳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

●关键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在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中,我市有9人先后荣登中宣部表彰的中国好人榜,20人当选信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信阳好人群体现象”。新华网发文评论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