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工将刚采回的青叶称重。本报记者 金培满 摄

本报记者 曾宪科 马依钒 金培满

“元贞”,一个响亮的名字。100年前,它敲响了信阳毛尖的新纪元;100年后,它又以一个新的身份响彻在网络世界。100年的跌宕起伏,“元贞”总以先驱者的身份横空出世,它的身影总在不经意间让世人刮目相看。

昨日,“九悦鸿城杯”“百年荣光·信阳百家茶乡(茶企)百日行”采访团走进信阳市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追寻“元贞”的百年沉浮,探寻“元贞”始终如一的味道。

1903年,时值清光绪29年,37岁的清末秀才甘以敬,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信阳。早年甘以敬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影响,信奉实业救国,开办过矿山、锅厂、钱庄等实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回到家乡后,和亲邻招股集资,成立“元贞茶社”,这是近代信阳历史上的第一个茶社。

时隔100年之后,2013年,张小东在浉河区东双河镇保民村炒制了第一锅“元贞”信阳毛尖。张小东当年也是37岁,在郑州经营物流生意十几年,头年在镇政府和村支部的邀请下,看准时机的张小东回乡创业,在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信阳市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

上午10时,当记者来到位于保民村的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厂区的时候,张小东不在厂区,厂区的工作人员带领记者参观了元贞合作社的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和炭火烘干设备等。“昨天下午至今早5点,我们的这些设备都在不停地运转,共生产1000多斤干茶。”工作人员介绍道,“一大早我们将这些干茶包装完毕后,张总就亲自开车将其送到物流公司。我们相当一部分茶叶是通过网店销售的,今春开采以来,每天的茶叶还未生产完毕,网上订购就已经售罄。”

大约1个小时后,一位身高180厘米左右、寸发花白的青年汉子匆匆忙忙赶回厂区,见到记者连忙上前握手道:“对不起,来晚了!顾客急着要茶叶,昨晚忙了一夜直到现在,刚把这些货发出去,希望顾客尽快收到。”

招呼记者落座,张小东进屋取出他的宝贝——新炒的“元贞”茶。张小东亲自冲泡,洗茶、加水,一片片整齐的芽头在杯中翻滚片刻,呈现出干净莹绿的汤色、整齐葱翠的叶底,一股股清香飘散萦绕在七八人围坐的茶几周围。

“起名叫‘元贞’,因一位我特别仰慕的人——甘以敬。他不仅成立了‘元贞茶社’,而且在1910年,又邀陈玉轩、陈相庭等50多人集资入股,在车云山兴办宏济茶社(又叫车云茶社),随后,裕申等六大茶社先后成立,清末信阳八大茶社初步形成。”说起信阳毛尖的历史张小东滔滔不绝,“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缔造者就是甘以敬,可惜他并没能见到这枚金色奖章就与世长辞了。”

“我们保民村有茶园几千亩,其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茶园就有近2000亩。老茶园抗病虫害强,茶质好,天然无污染。”保民村党支部书记殷金明津津乐道,“这些老茶园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张小东也特别看中老茶园的独特价值,因而村支部和镇里都很支持他回来经营这片茶园。”

老茶园能够保持茶叶经久不变的品质,五年十年以后,“元贞”茶依旧能让你找回当年记忆中的口感,这既是“元贞”的目标,也是宗旨。张小东表示,根据去年网络销售量占二分之一的经验来看,今年将有增无减,未来网络销售将成为信阳毛尖的主战场。

企业简介

信阳市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7月18日,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保民村,合作社业务范围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合作社成员5名共出资200万元,拥有老茶园500余亩,生产加工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杀青、揉捻等各种茶叶加工机械齐全,日均生产1000余斤干茶,年生产总值300万余元。同时,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自主商标2个,地处信阳市繁华地段直营门店2间,另设有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