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1月13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传来喜讯:2014年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基础支撑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可望较好完成。

过去的一年,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经济发展“成绩单”。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乘势前行,在认识新常态中持续求进,在适应新常态中务实发展,在引领新常态中积极作为。

新的一年,新的蓝图,新的要求,新的希望。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征程中,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坚定不移”的要求,稳中求进,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持续打好翻身仗,实现弯道超车,让信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

扩需求促增长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亮点速读】

始终把扩需求促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分类施策、综合应对,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新闻延伸】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中小微企业生产要素偏紧、融资渠道偏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直接融资。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2.9%、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198.3亿元。

调结构促升级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亮点速读】

坚持把扩增量、优存量、补短板、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在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闻延伸】

现代服务业,是包括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现代第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关系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

2014年,我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支持高成长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启动实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预计全市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17.8亿元、增长23.1%。

强载体建体系 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亮点速读】

突出抓好“一个载体、四个体系”,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新闻延伸】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中心,以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为副中心,打造全球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

我市抢抓这一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着力引龙头、补链条、建基地、育集群,加快建设了一批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初步形成了智能通信终端、智能显示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态势。同时,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上天梯管理区实现了由卖初级产品向卖高端产品、研制产品向制定标准的转变。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正式开园,既是城市又是产业的第四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化生态型的人文智慧小镇芳容初现。

打基础增优势 发展后劲持续积蓄

【亮点速读】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基础增后劲,发展优势不断提升。

【新闻延伸】

2014年,信阳交通的大发展可圈可点。

明港机场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和解放军总参谋部联合批复,正在进行开工准备。境内312和107国道改建工程、宁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信阳火车站改扩建和信阳东站东甬道工程已获中铁总公司批准,即将开工建设,淮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市综合性交通和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抓改革促开放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亮点速读】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新闻延伸】

2014年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改革答卷。

2014年11月20日,农业部、中农办、中组部等13个部门联合批复,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推进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中,我市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出了一套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工作创新制度,被业界称为“信阳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亮点速读】

坚持把生态优势作为信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竞争力来抓,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新闻延伸】

2014年,信阳生态,捷报频传。

两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瞬间最大值创全国新高、我市被授予“首批城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新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信阳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圆满完成,并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终期评估。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全市有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1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5个镇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镇。

保底线惠民生 发展大局持续稳定

【亮点速读】

牢牢兜住民生、安全、稳定底线,集中财力保障民生,省里“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我市“十件实事”扎实推进。全市用于民生支出25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5.1%。

【新闻延伸】

2014年,市委、市政府察民情、重民生,先后实施了一个又一个民生工程。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我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5.9亿元、“五保”供养金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