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洋 邹 乐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许光就属于后者,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眠于家乡新县的土地上,但他仍然活着,活着的是他超凡脱俗的灵魂,是他高尚无比的情操,是他永不磨灭的精神。他的人生就似一座不朽的丰碑,引领着他的亲人、同事、朋友,甚至许许多多素未谋面的人砥砺前行。

从参谋、军事科科长一直到副部长,许光在新县人武部工作了整整17年,他曾在那里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在工作上与他们并肩作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如今,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在2014年度的征兵工作中,新县共入伍176位新兵,其中有20位新疆兵。新县人武部政委张安武告诉记者,这些新疆兵全是自己第一志愿填报的。而在每批新兵临走前,人武部工作人员都会跟他们讲一讲许光的故事。“现在征兵难,很多家长问我当兵能干什么,当了兵以后还在想我的孩子能不能不到艰苦的地方去。新县之所以能超额完成征兵任务,是许光身上的闪光点和精神在感染、鼓舞着新兵。”张安武说,每参加一次关于许光的座谈会,对他的思想认识都是一个升华。“他放弃自己在大城市的大好前程,替父回乡照顾奶奶,后来又屡拒重返军营的机会,扎根基层。恰恰是这件事,反映出他平凡而高尚的品质:作为一名党员,只要心里装有人民,为人民做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他是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作为许光的儿子,许道仑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两年,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虽然父亲去世已经一年有余,但每每忆起父亲的点滴,心头依然一阵酸楚。在他17岁入伍前的晚上,睡梦中的许道仑感觉有人正给自己盖被子,偷偷睁眼一看,是父亲。“在此之前,我感觉他好像从没笑过,我对他十分敬畏,我不知道他还有柔情的一面。”许道仑说,在外人眼里,父亲可能是一个很严厉的小老头儿,其实他内心世界丰富,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从不以名将之子自居,谦和低调,对党、对事业、对人民怀有满腔热忱,而这也是父亲留给他最大的财富。

杨定根是许光的妻弟,也是他的忘年交,曾有过通过姐夫为个人仕途铺路的想法,谁知不仅吃了“闭门羹”,反而在与许光的交往中,渐渐受其感染。许光曾经3次拒绝重返部队和升迁的机会。2005年,杨定根在县里的机构改革考试中榜上有名,他也跟姐夫一样,主动让贤给了年轻党员。“许光的品质不是一时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杨定根说。

时光荏苒,如今,许光的外孙女、大女儿许道江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才,在北京大学读书,但和许光一样,在校园里,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许世友将军就是她的曾祖父。许道江说,父亲许光就是他们精神上的指路明灯。

编后:纵观许光这一生,他没有父亲许世友将军那样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一般人眼里的显赫名声,物质生活更是极尽简朴,他的世界总是安静的、平和的、低调的,外人似乎很难走进他的内心,然而,用他的儿子许道仑的话说,那是他们不了解父亲。从漫天烟火的战争年代中走出的他,有自己对生命的独到理解,对百姓苦难的感同身受,对党的无比忠诚,所以他能坚守自己的信仰,默默奉献,与世无争。他做的事情,就如他的性格,从来都不轰轰烈烈,但日积月累,却感人至深、让人钦佩,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