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乔

历史上,台南作为台湾中心城市的时间有200多年。今日,每当台南人谈起那段辉煌的历史,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那股属于台南人的自豪。

历史老街再次登上舞台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位朋友挥别阴雨绵绵的台北,一大早搭乘台湾高铁直奔台南。本以为迎接我们的会是南部特有的炎炎烈日,不曾想竟是一场雨后清凉。

在台南,虽然往日港口贸易的辉煌不复存在,繁华的街道也逐渐从历史舞台中淡出,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是念旧的。为了找回过去的记忆,1998年,赤崁文史工作室执行长郑道聪以“原貌重建”的理念争取了一笔经费,给这些濒临拆迁的老街、老屋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它们重返人们的视线。

近年,在台南文创艺术工作者、文化历史学者等各界人士的大力传播下,“文化”“历史”“老屋”等成为人们了解台南的热门搜索词。

丰富的商业活动让这些老街再度兴起,开台第一街(延平街、安平老街)、神农街(北势街)、总爷街等都是台南市的历史名街,就好比上海的南京步行街、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俨然已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百年老店”品味慢生活乐趣

午后雨过,我们踏上了神农街。神农街昔日被称为北势街,是台南现存最完整的老街,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保留着清朝和日据时代的风格,二楼的小阳台是当年为了装载货物所用,在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沿河而建的房舍与此建筑结构相似。街上的屋舍有些是民居,有些则成了文史工作坊、文创小店或小食馆。雨后空气中的闷热感并没有完全消逝,我们品尝了台南地道的市场小吃后,朋友提议寻一家别致的咖啡馆坐坐。

漫步中,一家名叫“慢慢鸠生活木作”的店吸引了我们。这家店位于神农街中段的一栋有着290多年历史的老屋,当你经过时,稍不留意就可能与它擦肩而过。

走进“慢慢鸠生活木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斑驳的红砖墙和温暖的木制装修。在玄关处,顾客须换上室内拖鞋,也可以光着脚丫,感受来自地板的温度。这里的座位不算多,但在有限的空间里却不显拥挤,晕黄的灯光衬托出百年红砖墙的沧桑。

由于没有事先预约,我们无缘品尝来自老板亲戚家的无毒食材料理,但是来杯香醇的单品咖啡已相当满足。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咖啡,一边欣赏着头顶上方打通至二楼的小天井,据说这是老板为了让店内客人“窥视”楼上空间所安排的小设计。

若不是因为时间仓促,我真想和隔壁桌的客人一样,漫无边际地聊天,静静地享受店里独有的悠闲,若有机会再访,我一定还会来到这里,在这家老店里赖上整整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