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文红 刘 方

首席记者 张方志 见习记者 韩蕾

导读:5月28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一行五人,带着信阳晚报社全体员工的一点心意,带着红房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免费提供的节日蛋糕,来到光山县泼陂河镇黄老湾村看望四胞胎姐弟,为他们庆祝第一个儿童节,并和当地政府及爱心企业、团体一起为他们捐赠物资,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共同帮扶这个困难的家庭。

我们兑现了承诺

今年2月23日,新县吴尖山小学的支教女教师朱玲玲在市中心医院剖腹产生下三男一女四胞胎。四胞胎的诞生,让朱玲玲和韩宗玉夫妇欣喜不已,但同时也让这个普通的家庭倍感压力山大。为了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给予这个困难家庭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本报从3月12日起,持续不断地对四胞胎的诞生进行报道,分享喜悦的同时呼唤爱心人士的帮助。

四胞胎出院时,我们曾承诺: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时,看望他们。于是,昨天上午,在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前往光山泼陂河镇黄老湾村,兑现了我们的诺言。

作为有良知而又有爱心的媒体人,信阳晚报社全体员工在决定看望四胞胎的那一刻,就开始考虑为他们准备一份礼物,捎带一点心意。于是,在昨天的行程中,我们带去了信阳晚报社全体员工自愿捐助的数千元现金和红房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免费提供的节日蛋糕。

八方援手齐伸来

阔别两月,再相见。曾经孱弱的四胞胎姐弟,如今个个健康,惹人疼爱。“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的帮助。”一见面,四胞胎的父亲韩宗玉就握住了我们的手。“孩子们现在身体很好,体重最重的已经长到十几斤了,最小的也有七八斤重。”

孩子的母亲,朱玲玲感激地对我们说,“多亏了你们当初的大力帮助,我们的孩子现在才不愁吃穿。”

3月17日,在本报的呼唤下,三元奶粉公司向四胞胎姐弟捐赠了半年的奶粉,小石头孕婴连锁专卖店为四胞胎捐赠了价值6000余元的生活用品。为了能够让四胞胎姐弟生活得好,本报积极奔走呼号,乐意之至。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抛砖引玉,旨在号召更多人站出来共同帮助这个家庭承受这份甜蜜而幸福的负担。如今,在我们之外,另一群人已经站了出来。

“我也尽点绵薄之力,这一千元钱,你帮我转交给四胞胎的父母,给孩子买点东西,也祝他们茁壮成长。”5月27日,当听说本报记者要去看望四胞胎姐弟后,《河南经济报》驻信阳办事处负责人刘文升先生拿出1000元人民币让记者带给四胞胎。

“帮助四胞胎是我们回报、奉献社会的机会,以后我们会经常关注四胞胎的。”昨日上午,光山县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吴庆喜现场义卖了30件植物油,所得5400元现金全部捐给了四胞胎姐弟,“希望这四个孩子,能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此外,光山县妇联也带来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韩氏宗亲家族也凑到了8100元的善款,泼陡河镇卫生院也表示,对四胞胎一岁之前的一类和二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并会对四胞胎的健康情况进行持续关注……

“这些爱心企业和个人从你们的新闻上和我们红十字会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希望能来看看四胞胎。”光山县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明婷说,“这是建国以来光山县唯一完全存活下来的四胞胎,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他们进行人道救助,所以我们愿意搭建这个平台,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四个孩子,让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成长之路很漫长

看着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四胞胎姐弟的父亲韩宗玉眼里是满满的感激,但眉宇之间仍然隐藏着压力。 

“从3月23日回家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这些天,光是照看孩子,我们就力不从心。”韩宗玉对记者说。

据韩宗玉介绍,刚回到家时,韩宗玉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自己家,爱人朱玲玲则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娘家,他自己则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两个大人带四个孩子,显然力不从心。为了照顾孩子,韩宗玉也没法安心打工,生活来源聊聊无几。“除了我妈,我和爱人两个都没啥带孩子的经验,确实是挺难的!”韩宗玉对记者说。好在亲戚和周围的邻居比较热心,农闲的时候会帮他们照顾孩子,也算是替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时候真的感觉到很难,尤其是想到孩子长大后的日子,我们总会有些恐慌。”韩宗玉说,“但是再苦再累,为了孩子我都会坚持下去。”

采访札记

常言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自从四胞胎出生后,在和韩宗玉接触的日子里,我们算是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虽然一直坚称自己会拼命养孩子,但是面对现实,韩宗玉总是时不时流露出求助的表情和言语。一个男人,家庭的顶梁柱,在养育孩子上如此“示弱”,确实难堪。

面对多胞胎生育的现象,我们至今仍没有一个哪怕是低保这样的生活救助,这是让人无奈的。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在帮助韩宗玉的工作中行动了起来,但是这种行动更趋向于“人情”,并没有相关制度的界定和保障,这就很难保证这种帮助会持续、长久,如何让有着持续、长久困难的家庭得到持续、长久的救助,这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和政府应该考虑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