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能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完美体现美国精神
《为奴十二年》最终登顶今年奥斯卡,同时还揽下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和导演史蒂夫·麦奎因另两部出色的电影《饥饿》《羞耻》比起来,《为奴十二年》并不是最讨人喜欢的,却顺利说服了日趋中庸保守的奥斯卡。《为奴》的成功在于它达到了奥斯卡所需要的一部最佳电影的完美标准。
《为奴十二年》在今年奥斯卡入围的九部强片中,最终登顶,同时还揽下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而在金球奖上和它分庭抗衡,获十项提名的《美国骗局》,结果颗粒无收,和“小李子”莱昂纳多一样,成了悲情的看客。
《为奴十二年》
真实重现黑奴命运
《为奴十二年》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传记小说《黑奴十二年》(Twelve Years a Slave)改编。该作来自所罗门·诺瑟普亲身经历,他本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的黑人,受过教育且已婚。随后遇到两个人,他们许诺在华盛顿帮他找一份工作,当诺瑟普到了华盛顿才发现自己被诱拐绑架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奴隶生涯。经历多年磨难才依靠一个好心的加拿大人帮忙送信回家,经过一场诉讼,他重获自由。如同麦奎因的两部前作,导演将用视觉风格浓烈的镜头,揭开奴隶生活的真实残酷的一面。
与国人褒贬不一的态度相反,《为奴十二年》自面世以来,在北美赢得了极高的赞誉,Imdb 8.3的高分,烂番茄96%的新鲜度,《纽约客》称其为“美国奴隶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影片”,许多媒体更是将它与《乱世佳人》和《辛德勒的名单》媲美。《综艺》甚至认为,郝思嘉和意志坚定的“为奴”主Solomon比起来,有点小家子气了。除了观众、媒体的超高评价,从在多伦多电影节赢得“观众选择奖”开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都在多伦多获奖后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去年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则获8项提名和影后大奖,而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则是多伦多观众选择奖第2名),《为奴十二年》已经在美国本土斩获了众多专业的影评人协会大奖。显然,《为奴十二年》在影片质量上,是扎实过硬的,在奥斯卡上的胜利对美国人而言,无争议。
《为奴十二年》
完美体现美国精神
除了《为奴十二年》其余8部提名最佳影片的电影,《地心引力》和《她》是科幻题材,奥斯卡历史上还没有一部科幻电影称王,也暂时没有开这个先河的打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故事,不是奥斯卡的心水;《内布拉斯加》格局过小;《菲利普斯船长》还缺少更宏大的气势;至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华尔街之狼》,不管多么用力,毕竟离上次《无间道风云》拿最佳电影才隔了七年,不再等上个十七八年,奥斯卡是不会乐意再让一尊小金人进老马家大门的,像科波拉这样的,绝对是奥斯卡的特例宠儿,他曾有两部电影获得小金人,分别是《教父》(1973)、《教父2》(1975),期间相隔仅两年;《菲洛梅娜》是8部电影中,最具陪跑面相的;而夺奖呼声很高的《美国骗局》在被金球奖“不怀好意”地归入最佳音乐喜剧类电影后,就注定了在奥斯卡夭折的命运,因为小金人喜欢认真严肃的片子。
《为奴十二年》是一部讲述黑奴真实遭遇的严肃的剧情片。奴隶制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实一直流淌在美利坚人的血液里,虽然奴隶制早已被废止,但种族歧视仍存在于如今文明的美国社会中。于是,当这样一部真实、粗粝、厚重的电影出现时,它所要表达和阐释的意义,远远大于了电影本身。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认同感,使美国人很容易便能进入男主角的不幸命运,与他同伤、同悲。
而作为一个电影圈内的专业奖项,奥斯卡给予自己的使命也早已盖过了电影本身。纵览历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无一不是体现美国精神,并且三观正确的。本届的《为奴十二年》做到了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其实,打从它拍摄起,就是奔着小金人去的。 (燕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