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隆繁

今年农历正月十九,是我大叔仙逝后的“百天”祭日,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跪拜在他的遗像前,抑制不住情感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的大叔吴基昌,在病床上与伤痛抗争了11个月后驾鹤西去,享年82岁。

大叔1932年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大吴家一个耕读世家。他自幼聪明好学,成绩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当时家庭人口多,作为长子的他,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一边勤学苦读,一边帮助家中干农活。新中国成立前夕,刚满17岁就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四川。在部队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并接受革命教育,多次立功受奖,因负伤荣获三等甲级残废。经过在部队7年的历练,大叔社会阅历多了,他懂得了革命的大道理以及做人的原则。1955年转业回到家乡县供销社工作,他依然勤奋好学,工作积极实干,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因待人诚恳、工作突出,1975年,他被调到信阳工作,直至1992年6月退休。

光阴荏苒,往事如烟。在我年幼的记忆中,对大叔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后来从家乡各位长辈的讲述中,依稀听到一些对他的评价很好。大叔为人爱憎分明,善良本分,乐于助人。他一生十分注重亲情和懂得感恩,他生前常与我们讲起祖辈几代人团结友善的传统美德,以及自家兄弟间的手足情长。

我与大叔相聚之初是1980年的初春,他当时在信阳地区金属公司明港转运站当主任,我当时工作刚调入明港某师后勤部军工企业上班,由于单位住房暂时紧缺,是大叔及时给我提供了遮风挡雨的住处,并时常得到他在生活中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以及工作上的支持。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我和大叔的工作都先后调回信阳市内,在我和他相处的30多年里,我们时常见面,叔侄间情深意重,心灵相通,有事相商,无话不讲,谈工作、谈理想、谈人生,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家务事、家乡的事。

正是我与大叔有共同语言和对家乡留下的很多难以割舍的亲情,在我2006年内退后,每年回老家农村小住时,必定带上我父亲和大叔两位老人,而每次回家,车后备厢中总是被大叔大包小包的旧衣服等物品装得满满的,这些物品都是他与老家电话联系好后带给农村那些贫困而需要的家庭。在家乡,他听说有的孩子因各方面原因没上学,就找到孩子的父母苦口婆心做工作,讲明文化的重要性,直到孩子恢复学业。一次,大叔与我的交谈中知道自家有个年轻的堂侄儿在武汉一赌博场当差,他设法找到该侄儿做思想工作,讲做人要走正道,不能干违法的事,并劝他学习一门技术,为成家立业打好基础。大叔一生谦和热心,处处替别人着想,对待他人和各位晚辈都是同样善待。正是因为受了大叔这种注重亲情和热心帮人的美德以及他人格魅力的感染,使我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和知恩投报的道理。

敬爱的大叔,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您生前曾对我们说:“先做人,后做事,要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您虽然是一位普通的人,但在我们心中却是一位可亲、可信、可敬的长辈。您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后辈的记忆中,在追寻您一生的坎坷足迹中,缅怀您的业绩和处事方式,感受您的人格魅力,传承您的为人之道。您平凡而崇高的精神境界永远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引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