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唐,史称“安史之乱”。叛军势盛,唐兵节节败退,唐玄宗退入四川。上元二年(761年),叛军大败唐兵于邙山(今郾师北),乘胜南下,进犯光州、申州等地。叛将谢钦让率一部围困申州数月,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坚守义阳城。次年二月,王仲升与谢钦让大战于义阳城下,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王真按兵不救,王仲升战败被俘。叛军谢钦让部占据申州,淮西震骇。来王真因不发救兵,被削官赐死。

唐建中三年(782年)十二月,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割据淮西,自称天下都元帅,屡破唐军。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在汴州称帝,国号大楚。贞元二年(786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毒杀李希烈,举众降唐,唐以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是年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自称留后,朝廷无奈,授以申、光、蔡节度使衔。吴少诚在蔡州(今汝南)整治兵马,修筑城池,抗拒朝廷.判官郑带、大将杨冀密谋驱逐少诚,联络申州刺史张伯元伺机行动.五月事泄,张伯元、郑带、杨冀被少诚杀害。贞元十五年(799年),吴少诚攻唐州、许州,屡败唐军。德宗诏令各道进兵讨伐吴少诚。次年,吴少诚引兵还蔡州。元和四年(809年),吴少诚上表其大将吴少阳为申州刺史。少诚病重,少阳杀少诚之子吴元庆,自称留后,割据淮西。次年,唐宪宗任少阳为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九年(814年)少阳死,子吴元济自为节度使,攻掠舞阳、鲁山等地。元和十年(815年),宪宗以裴度为相讨伐淮西。十一月,寿州刺史李文通攻至固始,击败淮西兵,但其他各路讨淮西军多失利。次年三月,李文通击破淮西兵于金敖山(固始西南);九月,击败淮西兵于殷城(今商城),破6个营栅;十二月,复破淮西兵于固始,斩杀千余。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鄂岳观察使李道古攻申州,先克外城,继攻子城。城中守将夜出奇兵,击溃李道古,擒杀甚多。七月,裴度督师讨淮西,八月兵达郾城。九月,太子詹事李愬攻克吴房(今遂平县)外城,斩首千余。十月,李愬分兵三路,乘雪夜袭破蔡州城,吴元济被俘。当天,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也释甲来降。至此,长达35年的淮西割据战乱被平定,唐朝初步统一的局面暂实现。唐末各军转战申州、光州。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黄巢相继起义于濮州(今范县)、冤句(今山东荷泽),旋合兵。乾符三年十一月,起义军克罗山县城,十二月攻申州、光州等地。乾符五年正月,招讨副使曾元裕在申州东部击败王仙芝别部,起义军阵亡、被俘者约2万人。二月,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县,其部将归黄巢。黄巢遂为全军统帅,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广明元年(880年)十月,黄巢军攻克申州,遂渡淮人息县,进军颖、宋等州。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五月,湘南节度使杨行密派大将朱延寿攻克光州,杀刺史刘存,遂占据淮南之地。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杀昭宗,立辉王为昭宣帝。十月,光州叛杨行密,降朱全忠,杨行密派兵围攻光州。十一月,朱全忠亲自率兵5万渡淮河,驻扎霍丘,行密撤光州之围。全忠军大掠淮南。以所得耕牛给淮北民而收其租。不久,全忠撤兵,杨行密令柴再用攻取光州。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南下攻取唐、邓、郢、随等7州,破襄阳。十月,由襄阳经枣阳至申州,尔后冒雨东进直抵光州。时值隆冬,士卒无冬衣,加之长途跋涉,道险路狭,人困马乏,兵士多逃亡。朱全忠仍以残军围光州,恫吓光州刺史柴再用若不投降,将毁灭全城。柴再用严设守备,拒绝投降。全忠攻城旬日,不克而去。

(据《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信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