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祖籍山西夏县,其父司马池为光山令,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司马光生于光山县衙官舍。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圆木为枕。司马光自幼聪明过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光山。史载,他那渊博的知识,来自惊人的刻苦精神。他睡觉时用的枕头是一圆木,自命为“警枕”。圆木易滚动,使人睡不稳。只要圆木一动,他就会醒来,随即挑灯夜读。他以博学多才,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一辉煌巨著。
布衣铭志。司马光20岁中进士,力辅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从政48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但生活以节俭著称。他常说:“食不敢常为肉,衣不敢纯衣帛”。家人想给他换一床新被子,他在一块布上写下《布衾铭》:“颜乐一箪,万世楷模;纣为琼室,死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然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其父去世,简以奠仪;妻子病故,家无余财,典地葬妻。临终不忘嘱咐家人,将写有《布衾铭》的布衾作为随葬品盖在自己身上。
拒受赐金。宋仁宗临终前,曾立遗诏,要给司马光等大臣一笔价值百万的赏赐。金银财宝,令人艳羡。司马光认为,国家内忧外患,财政困难,于是三上表章,拒不受赐。英宗即位,以“先帝之命不可违”为由强行赏赐。司马光只好暂收,但把这笔赏赐转交给当时的监察机构——谏院,充作公费,剩余少部分周济亲友。
(据《信阳红廉文化苑·大别风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