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市场的陌生人

古尔邦节前夕的市场,天虽然已经黑了,却依旧人声鼎沸。不算宽敞的街道上摆的全是小摊。大声叫卖的商贩,热情抢购的买家,氤氲的灯光下,闪动着一张张兴奋的面孔,表情生动而夸张。三轮车们各寻缝隙穿过拥挤的街道,每辆车上都坐满穿红着绿满载而归的当地人……暮色中的和田巴扎,一如这座城市带来的第一印象:鲜活,热情,陌生。

这时,突然有个陌生人走过来,用生疏的汉语问,你是不是第一次到和田。“马上就是我们的古尔邦节了,很热闹的。”他笑着说。“我们做个朋友吧?”他的笑容有些腼腆,表达却直接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客气地应答,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合乎礼貌的距离,终究还是无法在此情此景下接受这样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帮助。

在十字路口互道了再见,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巴扎的人群中,长出了一口气,心情却变得有些抑郁,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太过小心辜负了一份他人的善意。

美丽是女孩通用的语言

再次见到艾提卡大巴扎是第二天逛完和田博物馆之后了。

那些异域风情的地毯,花花绿绿的头巾,镶着金边的餐具茶具,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还有穿梭在这些颜色鲜艳闪闪发亮的商品中间的戴着各色头巾穿着长裙的美丽女子,多多少少可以唤起一些你对于丝路的幻想。

只是这些不是表演给你看的民族风情,不是展柜中摆好姿势的展品,而是平常的生活偶然流露的美丽,素面朝天,却有血有肉,只是,它们同样不会理会你这个观众的存在。一切都在暗示给你:你只是一个偶然路过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作为人群中惟一不扎头巾的女子,穿行其间,总是难免收到各种打量的目光。想改变这种状态,走进了旁边一家纱巾店。五彩缤纷的纱巾从棚顶垂挂下来,店主是位美女,看到我进来,随手从一堆头巾里抽出一条扔给我。学着她们的样子把纱巾扎在头上,询问地看向她,她点点头笑起来。

听得懂的交谈仅限于价钱,不过在打扮自己这件事上,女孩之间本来也不需要多少语言的。

人世就像集市

其实和田的巴扎最具特色也最负盛名的,应该是玉石市场。可惜于此没有太大兴趣,不过还是来到了玉龙喀什河边,下到河道里走了一遭。机缘巧合捡到美玉那种事就只把它当传说了,对着满河的鹅卵石,一块石头也没捡回来。下午的阳光洒在河面上,银光闪动。

陈舜臣的《西域余闻》中曾引用波斯诗人哈菲兹的诗句———“人世就像集市”。你来我往,一切都是偶然的聚散,人和物每天都在改变,只有集市却依然故我。就像这片绿洲上,两千多年的世事纷纭,普通人的生活早已面目全非,但生活也其实从未改变。

傍晚,再次回到艾提卡大巴扎,最终也没有把美女店主那儿买来的头巾扎在头上。经过一天的适应之后,终于可以在周围一片好奇的目光中,安之若素地坐在小吃摊前吃完一碗米饭或者一个浇了酸奶的粽子了。

既然只是过客,那便认真扮演好过客的角色好了。巴扎之上,又有谁不是过客?(小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