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8次会议在阿塞拜疆的巴库通过决议,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也是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0个项目。作为珠算的承载体,算盘已退出人们日常生活,成为收藏品,2011年一把清代碧玉算盘拍出了160万元,创出了算盘拍卖最高价。业内人士指出,珠算申报世界非遗成功对其收藏有一定促进作用,算盘收藏应该讲求精品意识,高档材质值得收藏。

2011年8月,北京中嘉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碧玉算盘以160万元成交,创出算盘成交最高价。记者近日在重庆收藏品市场看到,多数算盘为普通杂木算盘,卖价几十元。“重庆市场算盘卖价不高。”飞云斋主人王云飞向记者展示了一把15档的红木算盘,其售价300元。古玩商老李告诉记者,他经手过一把解放初的海南黄花梨17档算盘,用牛筋做档,以5000元成交。

重庆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刘杰表示,算盘属于小众收藏,归于杂件类,此次珠算申报世界非遗成功,对算盘收藏有一定促进作用。“算盘收藏应讲求精品意识,高档材质算盘值得收藏。”

算盘收藏除了注重材质,还要着眼于工艺,一件清代红木算盘,没有钉子也没上过油漆,完全是用木榫来连接的。这样的算盘就比一般的红木算盘贵重。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郝晋珠指出,由于算盘档数通常都是奇数档,如9、11、13、15、17等,因此,偶数档的赏玩算盘的身价,较奇数档的高。

(刘 勇)

相关阅读>>>

哪些算盘值得收藏

相关阅读>>>

算盘在过去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用具。这倒不是因为过去的民间商业兴盛,市井百姓都要借助它来算数,而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小学生课程里设有一门珠算课,小孩子每周要带算盘到学校一次,辅以口诀学习珠算。所以过去每到珠算课,各式各样的算盘、噼噼啪啪的拨打声,也是一道风景。不少人家的算盘,是历经几代人手的旧物,如今则进入到了藏市,成为了颇具文化趣味的古玩。

早期的算盘,都是长方形,四周为框,中以橫梁隔之,内置纵杆若干,每杆上二下五,串有算珠七枚。如今则多改为上一下四的算珠五枚。虽然也偶有金属、竹子、玉石等材质的算盘,但以木质居多,因木料质地坚硬,又具有一定弹性,制成的边框或算珠,轮廓圆中有方,不仅美观,拨打起来也是轻巧灵活,非常实用。加之算盘制作,都是采用精密巧妙的榫卯工艺,木料的榫头和榫眼,结合牢固,严丝合缝,且能适应冷热干湿的变化,是制作算盘的材质优选。

古旧的算盘,不乏黄花梨、紫檀、黄杨木等名贵材质,做工考究的,在横梁处,还会用金属镶嵌成字,标注位数,便于运算时进位。底部则加设有底板,使算盘更为坚固耐用。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这是多少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珠算口诀。如今,这首口诀与它的载体——算盘一起,在计算机普及使用的今天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不过,在收藏界里,一些年代久远的算盘越来越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在收藏的过程中,如何辨别算盘的收藏价值?哪些算盘值得收藏?

一是收藏年代久远的算盘。明代的算盘,横梁上面开了木榫、圆角,并配有抽屉底板;清朝的算盘一般多为红木材质,横梁上铁质的挂壁提梁也是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到了民国的时候,各种各样材质的算盘就多了起来,而且工艺也日趋精致。现在,清代以前的算盘非常罕见,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产品。

二是收藏特殊材质的算盘。按算珠和边框材料,算盘可分为金、银、铜、铁、锡、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档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藤、牛筋、铁、红木、银、铜、铝、红珊瑚等。算盘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算盘串珠用的“档子”也有高低之分,比较珍贵的算盘配有牛筋档,藏市罕见,其价值日渐不菲。算盘的价值也可以从工艺制作上来辨别。比如说,一个清代的红木算盘,没有钉子、也没上过油漆,完全是用木榫来连接的。这样的算盘就比一般的红木算盘贵重。如果收藏木质算盘,尤以紫檀、红木和花梨木的制品为上乘。

三是收藏有显著特色的算盘。算盘的档数通常都是7、9、11、15、17、25等奇数,一些特别用途的偶数档的算盘尤为罕见,其身价就要高过奇数档的普通算盘。

此外,还有异形算盘,如圆形、扇形、拱形、筒形、八卦、九宫、阶梯、双珠、箱形、圆柱形、宝塔形、折叠式等造型奇特的算盘。其制作工艺细腻精巧,用材考究,清秀雅致,皆为算盘之珍品,备受藏家追捧和寻觅。(中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