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记载,周宣王(公元前827年-782年)以申伯为王卿士,因辅佐宣王有功,加之王舅的至亲关系,为了表达“宣王中兴”之德,同时为了抵御南方日益强大的楚国,遂增封申伯侯的封地,建申国,都于淮河上游的谢地(今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北的古城),又命召伯随同申伯前往营新邑谢城,以示不忘旧恩。周宣王为加强同申的关系,与申联姻,宣王之子幽王娶申伯的女儿为后,生下太子宜臼。后来,周幽王宠信褒姒,生下次子伯服。后来,幽王听信谗言,废除申后及太子。万不得已,王后及太子宜臼就投奔娘家申伯。后来,在申伯的辅佐下,杀掉昏君幽王,拥立宜臼为王,他就是东周开国君王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国社会进入东周时期(春秋战国)。
据研究,申后被废期间,忧愤交加,创作8首诗歌(《诗经·小雅·白华》),真实记录了她当时的郁闷之情。全诗用比兴手法,诉说了幽王宠信褒姒,不顾国家安危,将社稷逐步引入歧途,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尽的痛苦。
相关链接
信阳太子城
信阳西北60里有个太子城,遗址在城阳城址东部,为城阳城址的一部分,城阳城因建于其南故名。为申伯为迎太子宜臼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7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万平方米。此外,信阳境内还有申伯碑、申伯墓碑、申伯盘(出土文物)、申伯台(信阳城内北关,传为申伯所筑)、申伯读书台(信阳城内西北隅,旧时台上建有申伯祠)、申伯墓(在平昌关古谢城附近)、申塔以及申阳台(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西南)等遗迹、遗物,这些均为信阳古代曾为申地的明证。
(据《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信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