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以前是菜农,现在是清洁工。从1995年起,张全友清理垃圾19年从未间断。本报今年1月15日报道了张全友生活的艰辛,时隔近一年,张全友的生活有哪些变化?记者12月23日对张全友进行了回访。

张全友家住浉河区湖东办事处三里店社区5组。提到三里店,信阳市民都知道那以前是个蔬菜区,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三里店现在变成了棚户区。大多数村民都失去了菜地,开始靠租房或外出打工为生。而早上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摇铃铛收垃圾,成为67岁的张全友每天的工作。

“要说今年生活的变化,那就是去年我和老伴儿的低保金每月是340元,今年涨到每月370元。加上我每月清理垃圾收取的卫生费,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能维持我和老伴儿的基本生活。不管咋说,日子比去年强一些。”张全友笑着对记者说。

张全友说,1995年,三里店还属于五星乡(现为五星办事处)辖区时,乡里组织张全友等4人负责清理三里店村民每天的生活垃圾。可是,干着干着其他3人嫌拉垃圾脏、累、收入低,都不干了,唯独张全友一直坚持干到现在。“我现在负责三里店社区两个村民组生活垃圾的清运,每月收取每户仅5元的卫生费,还收不上来。主要是很多租房户不愿意缴纳卫生费。他们趁人不注意就把垃圾倒在路边,不管收上收不上卫生费,咱都得清理。”张全友说。

在和张全友的交谈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他家的变化:原来两间破旧的砖瓦房被新建的两层楼房取代,只是楼房还未安装窗户;一楼的客厅里添置了一台冰箱。“几十年的老房子变成了危房,确实没法住了。孩子们东凑西借筹钱把老房子给翻新了。如果靠我们老两口的能力,也不知啥时能住上楼房哟!”张全友说。

结束采访时,张全友的老伴儿对记者说,生活的变化还要感谢办事处和社区的领导。每年春节,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都给我们困难户送来米、面、油、猪肉、鱼和现金。平时有啥困难只要向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反映,他们都会想办法给我们解决。要说生活变好了,主要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各级领导时刻想着咱老百姓。

走出张全友的家时,虽然寒风刺骨,但记者的心头却暖意融融: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时刻关注、关心、帮扶困难群众,困难群众的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