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已经落幕,这个假期景区拥堵、游客滞留、交通不畅再次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而且较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黄金周变“黄金粥”,出门旅游休闲沦为花钱遭罪,再次反映出打造升级版的黄金周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的黄金周制度设立于1999年,当时我国的旅游市场还处于起步期,设立长假制度旨在激发人们的旅游、休闲和消费需求。10多年过去了,每到长假各大景区人满为患,交通客流急速增长。然而与井喷式增长的客流相比,各大景区的接待能力、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却显得滞后。道路逢节必堵、景区人山人海、吃饭住宿“一桌(床)难求”、甚至连如厕都排起长龙阵,成为长假里的一大奇观。游客怨、景区难、政府忙,这样的黄金周不仅让参与各方都苦不堪言,而且旅游质量难以保证,公共安全隐患重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规模年逾26亿人次,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人次还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黄金周的考验更加严峻。要想避免黄金周成“黄金粥”,还需尽快打造升级版的黄金周。

打造升级版黄金周,亟须政府加强引导督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尽管我国带薪休假条例出台已经5年,但落实率不高。绝大多数群众依赖法定长假集中出行,这就导致短期出游人数爆发式增长,景区难以负荷。需要靠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分流错峰。只有人们不再紧盯一年一次的国庆长假,出行时间更加自由多元,才能有效缓解黄金周人山人海的压力。

打造升级版黄金周,需要各级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景区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创新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严重。政府应该在协调、规划、投资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城乡旅游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完善交通、住宿、消费等配套设施,为国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必要条件。

打造升级版黄金周,需要主管部门和景区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虽然刚实施的《旅游法》对景区最大承载量、游客总量控制等方面都作出规定,但从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情况看,多数景区依然超载接客,并未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面对逐年增长的客流,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减缓黄金周的压力,如:提前公布主管部门核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制订实施游客流量控制方案,推行门票预订方式,科学合理地疏导客流。要做到这些,还需要相关部门和景区抛弃“门票依赖症”,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前10多年是黄金周的摸索期,是旅游消费的培育期,那么现在该到了全面总结改进的提升期。人们迫切期待升级版的黄金周!

(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