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老年记者 王进履 通讯员 甘语
“儿媳们在外打工,我老两口种的地都流转给合作社了,现在在家门口给合作社干点零活儿,每月也有千把块钱的收入。”日前,平桥区甘岸办事处二郎村年近六旬农民李奎友喜不自禁地对记者说。
平桥区繁利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目前,入社农民近百人,流转土地1300多亩,年增加农民收入达3000多元,已建成集中连片的种子繁育基地200多亩,初步形成集繁育、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指导下,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实施‘专家+技术骨干+科技培训+现场观摩+科技推广’的发展思路,为社员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保姆式’服务。”合作社董事长曾凡利说。
提起曾凡利许多农民都竖起大拇指:“他不仅是我社的董事长,还是村党支部书记。近年,他带领村民盖育秧工厂、建蔬菜大棚,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积极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还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本村1300多亩土地,种植高产高效粮食和经济作物,使本村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猛增。”
据了解,繁利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带头、产品认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培育本土品牌等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曾凡利信心满怀地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向‘家庭农场’发展,我又有了新的梦想,俺要创造条件成立‘家庭农场’,把品牌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坐上‘致富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