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长沙世界之窗举办的减压节,吸引了众多市民来到城堡内进行砸办公室、枕头大战、尖叫大喇叭等减压活动。(9月2日人民网)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不少人的心像拧紧的发条一样,患上了莫名的焦虑症,郁闷、困惑,甚至是烦躁不安。

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可能一时会感觉压力舒缓、情绪痛快,但实际上暗藏的心理郁结和紧张情绪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有可能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给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潜在的危险和隐患,甚至让减压变成一种可怕暴力狂欢,这种可能性值得警惕。因为,今天的愤怒或许可以通过打砸专用器物或者干脆暴打假人撒气,那么明天没有了这样的条件是否会拿真人开练呢?这种简单诉诸武力的快乐减压岂不埋下了暴力的种子?

心理减压是个复杂问题,不是简单地暴力“发泄”就能解决问题的,要从根本上给心理减压,不能单靠有暴力倾向的发泄,必须依靠科学疗法。就个体而言,遇到问题不能一味想着逃避,转移目标去发泄,要积极想办法,多与朋友和家人沟通,把烦恼说出来,倾诉的同时积极寻求帮助,这样才有更大的能量去面对压力;要尽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这样有助于摆脱狭小的自我,走出负面情绪。如果通过自我调节仍不能感到轻松,应该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或者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减压活动,如沙滩瑜伽、美容护理、蹦极、拥抱大树等,都曾是风靡一时的减压方式。当然,有关方面也要行动起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公众的压力有一个文明的“出口”,媒体曾报道哈尔滨成立过一家“笑声俱乐部”,让众白领以“笑”减压,让“哈漂”一族以“笑”会友,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

(河南 袁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