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张 玮 余 童)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信阳旱情日益加剧。面对持续旱情,浉河区人民法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为抗旱防汛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开辟“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对森林防火、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等案件,立案、审判和执行部门实行“快立、快审、快判、快执”,以耐心细致、灵活高效的工作方法,为农村抗旱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同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考虑旱情实际,对涉诉低保户及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依法减、缓、免收诉讼费用,切实做到不因诉讼费用增加群众负担,不因审理案件分散抗旱精力,以更深入的司法人文关怀支持抗旱工作。
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巡回法庭的前沿作用。在持续旱情的特殊时期,该院要求各法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将公正带到百姓身边。在行使审判职能的同时增强法律宣传和抗旱防汛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群众节水抗旱意识,引导村民做好森林防火等旱灾隐患排查工作,积极协助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配合当地政府、村委组织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多方联动,妥善调处各类民生纠纷。一是充分利用“大调解”和“大化解”格局,不断强化调解职能,面对抗旱期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加强与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的联动,加大非诉调解力度,及时处理农村相邻关系、农作物种植、损害赔偿等纠纷,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减少社会对立面。二是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排查矛盾中发现侵害或影响农民利益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为抗旱防汛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依法打击犯罪,全力维护抗旱工作大局。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惩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犯罪,从重打击,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农用物资;依法严惩贪污、挪用特定款物等渎职犯罪,力保专款专用、物资到位;依法严惩破坏农田、水利、电力设施,侵占、破坏水源和抗旱设施,非法引水、截水或哄抢抗旱物资,妨碍公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全力维护好抗旱防汛的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