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18个省会和直辖市,有17个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比例高达95%。2012年6000亿土地出让净收入连支付地方债的年利息都不够。

在中国,卖地财政几乎是制度性安排。公开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房地产税收与土地出让金收入显著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举债才能发展。”当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被媒体包围,他们通常会微笑着说:“我们的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但是,地方债影响是深层次的,不仅会增加政府财政和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还会使CPI、房价高位运行。

土地对财政的贡献很大,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加上新“国五条”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如果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持续低迷,则地方财政收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可行的措施去重组这些债务,未来几年银行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实际风险。

自“6·20”银行间隔夜同业拆放利率飙涨后,银行“钱荒”已蔓延到股市。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相继出现重挫。从长远来看,很可能性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银行业钱荒表明影子银行的风险开始集中爆发,而最大风险还是来自于房地产风险、地方债的风险。”

针对目前地方存量债务较大,而地方政府偿还能力较弱的矛盾,应督促地方政府抓紧建立财政偿债机制。首先,要将降低负债率列入官员业绩考核。其次,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现状。第三,中央财政应通过置换等方式化解地方债风险。 (税务师 田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