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

一位智者与放羊娃问答:放羊干什么?卖钱。卖钱干什么?盖房。盖房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一个完美的闭合回答就这样完成了。

这样的幽默经常在我们身边上演。不乏有理想有抱负之人,养了孩子之后,大发感叹,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甘愿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全身心投入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把希望全部转移到下一代。

孩子的开发培养固然重要,但因此丢下自己的事业亦不可取。子女若不负父望,果真日后成就一番大事,甚至连父母因施教而在事业上的损失也给赚了回来,倒也值得。但谁又能保证,希望不会如此这般地传递下去呢。倘人生只是这样一个希望循环的周期,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那么我们的希望便永远是希望,我们的投入最终只能是零产出。

当然,孩子的家庭教育甚至文化辅导是重要的。但如何施教,却要有分寸。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学说,仍不失指导价值。假如父母们都能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改造社会的生活”,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做父母的整天无所事事,清谈闲叙熬夜搓麻,必然也影响到子女的生活态度。“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对子女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营造一个好环境。父母得到奋斗的快乐,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只因传为佳话,终归取决于孟子、岳飞的成功。倘孟老夫子只会搬家警示后代而不发奋做学问,岳飞只在儿子背上刺“精忠报国”而不英勇抗金,怕也难以有此佳话传世。人父曾为人子。既然望子成龙,自己也不该甘为虫。身教先行,言教方有力。“盛教如无”,此之谓也。从自身做起,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