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每年暑假是大学生兼职、实习的高峰期。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实践经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大学生暑期打工,一则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二则减轻家庭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先擦亮眼睛,一看工作是否合法,二看工作是否可靠。但由于涉世未深、求职心切,不法分子往往会设下招聘骗局,使大学生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

近日,记者来到我市的一些高校,对此进行了采访。

中介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骗钱

虽然劳动监察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此类“皮包公司”还是时有出现。每年暑假,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打工大军,各类中介公司瞅准机会开始“活动”,宣传单随处可见,家教、家政、休闲服务等工作五花八门,待遇从每小时10元到上百元不等。然而,很多人没有想到其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陷阱”,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不熟悉市场行情,以“急招暑期工”为幌子引诱学生报名,骗取“信息费”、“报名费”等。一般“黑中介”找“托儿”行骗,以优厚报酬作为“诱饵”也是惯用伎俩。

据往年资料显示,每年寒暑假期间打工上当受骗的学生不在少数。曾遭遇过“黑心中介”的大四学生刘建军说,大一暑假时,他给一家中介公司交了80元介绍费,之后得到了一家用人单位临时聘用的机会,但工作做了几天后,用人单位以其工作完成不好为理由,不给她任何报酬。刘同学说,遭遇这样的情况后,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都没有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以致使自己白白吃了哑巴亏。

劳动市场专业人士说,一些“皮包公司”在报纸或城市公共广告栏上发布招工消息,凡是来求职者,都要先交上报名费、求职费、医保和社保费等费用,然后“介绍”应聘者去做诸如市场调查等工作,不过几天后就被以“不称职”为由予以辞退,有的中介公司对收取的费用甚至分文不退。他也提醒求职学生,要注意提防暑期招工陷阱,往年曾出现过部分学生因求职被骗的事情。目前劳动市场上需求较多的暑期工职位多为营业员、推销员、普工、网络客服员等,而这些工种流动性大,中介公司容易设陷阱。

大学生要合法维权防受骗

如何避开中介陷阱和暑期打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河南元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正中,他提醒广大学生:选中介必须看资质;名目繁多的押金不要交,用人单位私自向求职者收取押金属于违法行为,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等更是不合理;要避开高薪陷阱,薪金越高,往往越容易出问题;协议写进合同,按照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即便只做一天工,都要与招聘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在求职时遇到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伙欺诈等,一旦掌握确凿证据,可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假期打工时应避免做高危工作,此外不要轻信广告,工作前要先对用人单位有个全面的了解,如有无营业执照和固定办公场所,经营状况如何等,尽量选择一些信誉佳、实力强的大公司。在权益遭到侵害时应及时向校方和警方报告,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黄鑫是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曾经做过促销员、礼仪员,发过宣传单,做过调查问卷,3年兼职下来,黄鑫练就了一身铜拳铁臂。“我一般都是在网上找兼职信息,然后直接打电话过去问,如果对方是中介,那我就要再考虑一番。当然有些中介也还不错,交了中介费会帮你介绍工作。不过凡事都要长个心眼儿,特别是对中介,如果中介费特别高,工作内容不明确,就要格外当心。如果一定要提前交纳费用,可以协商先交一半,等拿到工资后再交剩余部分,这样即使被骗也不会损失太大。”黄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