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一位农民工代表谈及融入城市难:有什么困难、遭遇什么现状等,问题讲了不少,却没什么建设性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茅临生感慨:如果以医生看病的流程来做比,代表审议大多是停留在说病情上,最好能多开药方。
说病情、开药方是看病的重要环节,都不可或缺。对症下药的前提,是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然而,说病情只是看病的第一步,唯有开了药方、开对药方,才能祛除病痛。两会年年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一些民生话题年年都被代表委员们热议。这些话题始终保持高热度,自然是好事,但也难免陷于老生常谈的窠臼。对此,代表委员也不妨关注一下自己的审议效率。有的时候,是不是“病情”说太多了?有没有多想想“开药方”,开出的药方操作性强不强?
实现从“说病情”到“开药方”的跨越,实质上给代表委员履职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次讨论都能累积一点良方,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许多“痼疾顽症”终将药到病除。 (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