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中国保监会网站上发布的处罚信息显示,寿险销售误导处罚已成为挨罚重点。
误导销售成保监会处罚“头条”
翻开近几个月来中国保监会网站上发布的处罚信息可以看到,各种销售乱象纷呈,如“在某公司产说会上,代理授权讲师徐某,称自己代表某某人寿、某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六大银行,称某保险产品是某人寿和某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推出的高额贴息账户”;如“某营销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以书面形式向客户承诺‘购买该保险产品三年取出可保本’、‘还可赠送某公司股权’”;如某营销员在向客户解释合同条款的过程中,表示“附加险为公司赠送”、“初始费用为保证金性质,今后将予以返还”、“健康告知内容可以随便填写”等。
事实上,从保监会系统公布的处罚信息来看,寿险销售误导处罚已成为挨罚重点。在两三年前,很少有保险营销员被监管机构“单列”处罚。彼时,保险监管部门的处罚重点还是非法套取费用、虚列营业管理费、账外支付激励费用、直接业务提取手续费等种种问题。
次年退保潮成行业隐忧
数据显示,上半年4大上市保险企业退保金高达362.2亿元,同比增幅21.8%。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当期退保金分别为189亿元、25.7亿元、60.75亿元、85.6亿元,考虑到其期初寿险/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当期寿险/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其退保率分别为1.38%、0.48%、1.63%、2.46%。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退保率有所上升,原因包括:银行柜台销售人员对于保险产品的专业认识不足导致退保;分红等投资型险种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收益率处于劣势地位,对保户的吸引力下降,导致退保。
在多位准备退保的保户眼里,保险收益和当初营销员的“差距太大”是退保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位资深保险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他曾组织了一次客户联谊会,在联谊会上他向保户提问:“您买了什么保险”,结果约有80%的保户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
事实上,记者在一些保险公司了解到,大部分退保保户是在营销员的极力推荐下“入保”,当第二次“续保”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保单。一些保险产品在产品设计上,首年高额返还之后,到了第二年“原形毕露”,引起了保户的不满,引起来次年退保潮。
(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