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制度,曾经给了公众太多的期待,以为它的到来,意味着公开、透明和民主从天而降;以为它的到来,就是“想涨就涨”等公共治理乱象的终结。然而,几年过去了,人们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尤其是在近年,接连传出了听证代表内定、退休干部成了“下岗职工”等一系列怪现象。

有鉴于此,价格听证会制度要真正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在法律框架内公平博弈,基础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价格听证的代表主体理应是对价格的变更反应最敏感、关系最密切的那一部分群众,事关民生的公用产品价格听证会,应该是“穷人听证会”。办好这样的听证会就需要给老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不仅在“听”上做得毫无瑕疵,更要在“取”上下功夫,尤其要多听消费者的声音。只有这样回应公众,对听证会的质疑才显得有底气。

听证会是政府定价必须走的一个程序,之所以设置这个程序,就是为了搭建一个利益博弈的平台。而考察一个听证会是否“作秀”有两个前置条件,即首先要将涨价的详细理由公之于众,消除消费者质疑;其次要各利益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为政府定价提供全面参考。(摘自《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