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日,笔者去一家皮鞋专卖店想买双皮鞋,发现摆在货架上的皮鞋竟都是上千元一双的,有的甚至是两三千元一双,吓得笔者连看都不敢多看,更别提敢开口还价了。或许是女店主做生意老道,看出了笔者的心思,忙笑着说:“我们店里的皮鞋标价是高了点,但你诚心要买的话,还是可以还不少价的。”笔者听了,方敢放心挑选,最后花430元钱买下了一双标价为1080元的皮鞋。由此,笔者不禁要问:商家为何喜欢乱标价、标高价呢?何不给商品标个适宜的价格呢?
近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逐年提高,但多数家庭尤其是工薪阶层,一般不能经常地花五六百元、上千元或几千元钱买一双皮鞋或其他日用商品。这些消费者走进商店,首先关注的便是商品的价格,倘若一看价格昂贵,便不敢问津;但倘若价格适宜,就有了商量、还价的余地,成交也就有了可能。然而,眼下有不少商家却不去考虑顾客的消费心理和承受能力,商品的标价往往要高出进价的两三倍,甚至十多倍,致使不少顾客望“价”生畏。难怪有不少商店整天无人问津,或许是商家自己乱标价、标高价惹的“祸”吧?
笔者以为,要做活做火做大生意,商家必须注意观察和研究顾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应从大众的消费水平和经营的长远利益出发,把价格标得适宜些,而切莫乱标价、标高价,更不能看顾客是否好讲话,好欺骗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唯有如此,顾客才会时常登门惠顾,商家的生意也才会更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