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学时间,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早早就在翘首以待,拥堵了交通。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要来接?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女士表情有些夸张,她感觉这问得有些莫名其妙——“你看到有哪个小孩不用接的?”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日本的小学生都是走着上下学的。(《三峡都市报》10月21日报道)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下学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结合目前的环境来说,“中国式接送”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让我们的家长放开孩子的手目前还不现实。这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不现实的问题就是要面对“中国式过马路”。在眼下的出行环境里,别说是小学生了,就是成年人也不见得就能保证安全。一家调查机构实施的“汽车大国交通死亡人数对比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中,全国去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中小学生共4205人,就是每三四天,全国就有1个班的孩子消失了!在这样的出行环境中,谁能保证孩子自己回家的道路会是顺畅的呢!
其次,现有的治安环境能不能达到让孩子自己走着回家的层次。公安部的一项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痛苦的磨难。在此类案件还难以杜绝的现实情景中,孩子自己上下学也许只会让这样的案件有增无减。
三是我国教育资源布局和分配的形式能适合孩子走着上下学吗。就算抛去了“中国式过马路”和拐骗儿童案件的因素,也不见得就能行得通。中国人员众多,孩子众多,而有多少家庭是居住在学校一二里之外的地方呢!大多数的家庭居住在学校五六里或者七八里之外的地方,有的还要更远,离学校10里以外的也还是不少的。尤其现在我们实行了教育资源集中以及学校合并之后,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了,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小型学校则渐渐消失。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上学的路途越来越远。这样的路程让孩子走着上下学,也不现实吧,不说体力了,仅仅是时间也不见得允许。
综上所述,“中国式接送”并没有什么问题,国情不同就没有可比性,完全地照搬一些国家的做法不见得就能“服了水土”。抛开了国情,让家长松开孩子的手,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