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初游南泥湾


邹晓峰

在去延安之前,我就决心要去看看南泥湾。不管昔日的南泥湾是怎样的情景,在我看来,她早已被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南泥湾》给唱红了,唱醉了。正是怀着这样的梦境,我寻走伟人路,体验陕北情,带着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期冀,从千里之外的河南信阳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南泥湾。

南泥湾,陕北这个响亮而辉煌的名字,在我很小的时侯就从老师的讲解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向往和魂牵梦萦的地方。如今当我走进南泥湾这片神奇的黄土地,就仿佛看到了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在南泥湾如火如荼改天换地的一幕幕壮阔场面。

导游告诉我,当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反动派向我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和十多万非生产人员的增加,一时间,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没有纸,没有油,冬天没有被子盖,使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困境,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在南泥湾开展起来了。

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边区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由此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随着南泥湾的发展,越来越多知名人士到这里小住。著名诗人萧三、艾青、何其芳,作家吴伯箫,音乐家贺绿汀以及农学家陈凤桐也到这里访问,还有一些国际友人也来这里做客,他们用自己的笔,将南泥湾的业绩和精神传遍了全世界。

眼前的南泥湾,果然一派绿水青山的“小江南”景象,我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我们先参观了党徽广场,在硕大的红色党徽前合影留念,随后来到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领略南泥湾“天水蓝、湿地绿,头巾白、塬土黄,革命红”的新画卷,最后来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驻足在一幅幅照片前,认真观看一件件展品。大生产运动的艰辛和火热。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啊今的南泥湾,与那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因为,在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当首推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那熟悉的旋律中,进一步感受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