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三潭看瀑布


赵思芳

端午节假期,连续两日降雨让六月的天气骤然转凉。前几日还高达37℃的酷暑,在冷雨中跌至不足20℃,这种断崖式降温让人措手不及。正适合宅家酣睡的我,却按捺不住出游冲动,提议前往湖北广水三潭看瀑布,丈夫欣然应允。

驱车出发时冷风扑面,我急忙折返添衣取伞。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疯狂摆动,十三里桥、谭家河的街景渐次后退。当“进入湖北地界”的路牌映入眼帘时,我们一脚油门驶入广水境内。

景区大门前售票处空无一人,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人员,却被告知可从出口进入——原来暴雨导致景区临时调整路线。这个意外插曲反而增添探险趣味,正如工作人员善意提醒:“这么凉的天,不如等天晴再来?”我笑着回应:“正因为下雨,才能看到最壮观的瀑布啊!”

乘观光车需漫长等待,我们决定徒步上山。黑色沥青路两侧古木参天,某棵老树皲裂的树皮宛如巨蟒鳞片,两人合抱的粗壮树干诉说着岁月沧桑。行至“三潭毓秀”门廊时,雨声渐成山谷主旋律,这座被雨水笼罩的山峦仿佛只属于我们二人。“空山”二字突然跃入脑海,王维诗中的意境在此刻具象化。

简短休整后,青石板路在雨中延伸。树冠在空中交织成翠绿穹顶,千年银杏与檀木、梧桐构成天然画廊。雨水顺着枝叶滴落,在石板路上敲出清脆韵律。转角处的拱形石桥将两岸山崖相连,在苍翠掩映中构成“三潭叠韵”奇观。偶遇穿着雨衣的年轻女孩欢笑着经过,更添生趣。

行至石桥中央,隐约水声渐强。“一线天”到了!两座近乎垂直的山崖相距不足3米,形成天然石门。暴雨中的瀑布如同擎天玉柱倾泻而下,水雾在崖壁间氤氲升腾。我们冒雨拍摄时,两位红衣女孩已举着手机深入瀑下,任凭雨水打湿脸庞仍欢呼雀跃。她们的朝气与瀑布的磅礴相映成趣,让人想起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返程途中巧遇三代同游的家庭,忽然领悟张岱《湖心亭看雪》的真意——痴迷山水之人,从来都不止我一个。这场暴雨中的三潭之行,不仅收获了壮丽景观,更遇见了同道中人的温暖共鸣。

雨幕中的三潭,褪去了平日的喧嚣,展现出最本真的自然之美。飞瀑流泉在崖壁上谱写壮丽乐章,千年古树在风雨中静默伫立,偶遇的游人们用欢笑为山水注入生机。当我们顶着寒风踏上归途时,衣衫虽湿,心头却盈满暖意。或许旅行的意义,正在于这种不期而遇的美好——在料峭春寒里寻找温暖,在暴雨倾盆时遇见彩虹,在人迹罕至处邂逅知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