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柯
第一次去肖店,宛如走进一部反转片。一次次猜测被否定后,路前方终于出现一个高高的、带有红色框架的仿古匾额——“淮河古镇多彩肖店欢迎您再来”。
路边白色民房颇具特色,融合了徽派建筑的古韵与云南大理的民族风情。恰逢逢集,热闹非凡,中老年人居多。在乡镇,赶集传统依旧延续。他们步伐悠然,边走边聊家常,转完集市便买齐所需。
我家老太太许久未见这般热闹朴实的乡村场景,在摊位间流连。在一个卖菜苗的摊位前,她停住了脚步。这类摊位很多,交易农民不少,菜苗价格便宜,几块钱就能买几株。付款时,虽老年人多习惯现金交易,但扫码支付页面也随处可见。
老太太爱侍弄花草,有小院,楼顶还有小菜园。她问:“老板,这辣椒苗儿咋卖呢?”中年老板似乎觉得自己的生意和摊位担不起“老板”称呼,有些不好意思。老太太自来熟,很快和他聊起菜苗,最终在老板推荐下选了几株壮实的小苗。
接着,我们走进一家日用品的大杂货铺。门口四周摆满商品,老板娘热情爽朗,装扮洋气时尚,挽着高发髻,身着大红开衫搭配黑色长裙,脚蹬皮靴,笑容绽放在脸上的沟壑里,如田野中盛开的油菜花。她热心推荐商品,价格公道还送货上门,精明干练。
这时老板从里屋走出,见我们便邀请:“你们还没吃饭吧,不嫌弃的话,一起吃点儿。”我们婉拒了这份好意,虽只是客气话,却感受到淳朴厚道。
我们是来乡政府报到的,未到政府,就先被小镇人的热情朴实打动,心情不再忐忑,脚步轻快地来到政府大院。几个年轻、朝气的工作人员迎了出来,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安置妥当,还吃到了极具地方风味的工作餐,体会到小镇人独有的热情、温暖与贴心。
肖店给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它乡土气息浓郁,有着人文历史沉淀,又兼具现代元素。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水——淮河水。真的很好喝,柔软甘甜。此前我在河南某北方城市路过,那里的水涩到塞牙。如今这个以农牧为主业的乡镇,因淮河的滋养,多了江南水乡的柔媚清新。
在肖店的时光,每一刻都充满惊喜。无论是热闹集市里的烟火气,还是店铺中人们的热情好客,抑或是那清甜的淮河水,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旅程。相信未来在这里的日子,会因这份美好而更加精彩,我也期待能深入探寻肖店更多的魅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