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将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确定为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的人类生计”。
2016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对中国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恰逢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60周年。作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和最后“避难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目前,河南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33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18处、县级2处。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四大山系,以及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区域。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河南省75%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
河南省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据调查,全省共记录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其中两栖动物20种,爬行动物38种,鸟类382种,兽类8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
植物方面,全省有维管植物(维管植物是植物体内具维管组织的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属于维管植物。维管植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且可以长得高大。)3979种及变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4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8种。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世界各国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里,我们为您盘点了当前河南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快来认识一下吧。
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
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
【链接】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物种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来——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威胁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于12月29日与年末很多其他节日时间冲突,为确保该国际日主题活动可连续如期举行,2001年5月,第55届联大通过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