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攒三千五千、还三千五千,攒一万两万、还一万两万,省吃俭用,辛苦打拼,顶住压力,还清了600万元的外债。河南省濮阳市天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宏凌将“经营诚信”作为立业之基、创业之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竖起了诚信标杆。

  临危受命 接过厂子背起债

  自1992年进入濮阳市国营天口酿造厂,孙宏凌当了3年的出纳会计、5年的财务科长,孙宏凌与天口实业有限公司有着割舍不掉的关系,她亲身经历了企业的兴衰。

  曾一度在业界名声大噪的濮阳市天口实业有限公司,从90年代末期开始走向下坡,连年亏损。1998年,经营额从巅峰时的5000万元跌落到1000多万元,员工从最初时的300人锐减到85人,企业负资产2000多万元。目睹市场竞争惨败战局,孙宏凌心中憋了一口气。

  1998年,濮阳天口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年25岁的孙宏凌,在公司风雨飘摇危难之际接过了重担,以控股60℅的股东身份,出任天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讨债人听说天口公司换人了,还是个“女流之辈”,惊惶不安,纷纷上门讨债。孙宏凌把欠债账目,根据借贷日期前后排序,制定还款计划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信任是企业立身之本,欠下的账必须还。”孙宏凌说。

  企业未开张,孙宏凌就召开股东大会,商议先卖车开始还款,让讨债人吃个定心丸。但孙宏凌的计划遭遇股东们的坚决反对,“不做生意可以,卖车不行,没了车外出谈生意面子往哪放?”

  面对态度坚决的股东们,孙宏凌讲出自己的道理,“卖车不仅是还债,更是让社会知道咱做生意讲诚信。”在孙宏凌的坚持下,1999年初,公司唯一的一辆桑塔纳轿车以5万元的低价卖掉。接着孙宏凌把自己唯一的一套115平方的房子卖了4.9万元,一家两代5口人借住在公司的平房中。卖车、卖房的10万块钱,孙宏凌第一时间还给了债。

  为了还债,孙宏凌曾连续5年咬紧牙关,未买过一件新衣服,手里超过500元块钱,她就赶紧存银行,甚至连孩子的压岁钱也在她的还款计划之中。

  2007年夏天,孙宏凌利用公司门口位于京开大道旁车流、人流量大的优势,在路边开起了小饭馆,卖起了早点,她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把睡梦中的孩子单独放在家里,熬粥、和面,七点钟准时送孩子到幼儿园,8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开始履行董事长的职责。

  孙宏凌卖车、卖房还债等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社会上传开了,孙宏凌和濮阳市天口公司的信誉大震,产品订单雪花般飞来。

  信誉是企业之根 质量是生存之本

  在600多万的巨债面前,孙宏凌卖车卖房,节衣缩食的钱仅仅是杯水车薪,孙宏凌悟出个道理,要想还清债,还要下大气力从企业管理中要利润。

  2003年,孙宏凌和丈夫承包天口公司的酱菜生产。为了节省200块钱的卸车费,山东省寿光菜农每次到公司送菜,孙宏凌和丈夫都亲自卸,一车40吨的酱菜,2个小时卸下来,累得孙宏凌精疲力尽。

  孙宏凌经营酱菜时,两口子在四米深的酱菜池子里一泡就是一天。

  2004年的夏天无心减肥的她硬是3个月瘦了20斤,现在跟同学开玩笑说,如果想减肥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酱菜。

  在做酱菜的四年时间里,孙宏凌一人数职兼身,经理、业务员、一线员工、保洁员......当累得坚持不住的时候,她想想当初的承诺,想到做企业不能失信,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

  为了还债,孙宏凌大胆挑战了很多不可能。2006年,公司业务员与河北省唐山市一家大型超市谈一笔天口醋生意时,已经把经销商的利润从其他地区的5%提高到7%,已经接近产品成本价格的警戒线,可是经销商硬要业务员把利润点提高到8%。孙宏凌接到业务员的报告后,想想压在头顶的债务,最后还签了200万元的供货合同。

  2008年是孙宏凌还债最多的一年。这一年,醋业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形式严峻。针对这种情况,孙宏凌大胆决策,下调产品价格,让利消费者,自寻商机,大力开拓市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硬是将产品销往北京、黑龙江、湖北等20多个省市,年收入200多万元。

  从2010年开始,债权人陆续收到孙宏凌一笔笔欠款,讨债人越来越少。讨债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为讨债动辄起诉,动辄封门堵路。

  天口公司生意越来越好,但孙宏凌对产品质量更加精益求精,坚持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出厂。一次因为临时停电,看曲的工人稍有疏忽结果烧坏一房10吨的曲料。车间主任想掺进酱油生产,可孙宏凌坚持反对,把10吨曲料按废品处理,损失近3万元。

  “信誉是企业之根,质量是生存之本,产品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客户迟早会把我们淘汰。”孙宏凌说。

  诚信是企业永远的金字招牌

  2012年5月,孙宏凌还清了清丰县红星有限公司欠款中的最后一笔5万元,600万元巨债全部还清,15年孙宏凌终于松了一口气。

  艰难的还债路一路坎坷,孙宏凌至今回忆起来仍不觉得轻松。还债最艰难的时候,有的合伙人动摇想要退出股份,孙宏凌克服重重困难,把不愿意继续持有股份的股东手里的股份,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了收购,“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不能让别人和我一起受累”。

  2013年8月,根据政府规划,天口公司从马庄桥镇搬迁到工业园区。

  搬迁时,天口实业有限公司面粉分公司承包人一夜携款而逃,周边几十个村里1万多名群众上访,围堵政府。工作组找到孙宏凌,要求天口公司配合开展工作,为了企业形象,看着上万名群众的渴望和盼望的目光,孙宏凌一口承诺:“这事我负责”。

  为了这句承诺,孙宏凌从有限的拆迁款中拿出了近200万元,一次性对所有的受损失群众进行了补偿。有人说孙宏凌就是傻,别人携款跑了他替人家还钱,孙宏凌却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心里诚信是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讲诚信。钱没了可以再挣,如果诚信丢了,就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孙宏凌说。这就是孙宏凌一个生意人的生意经。

  一句承诺,一个柔弱的女子,用了15年时间,省吃俭用,攒一分钱还一分钱,攒三千五千,还三千五千,攒一万两万,还一万两万,最后还清了债务。

  无账一身轻,想到这些年还账的艰辛,孙宏凌却总是会说要感谢这么多年来支持她的经销商、代理商,还有从创业迄始就支持她的股东们、老员工和消费者。

  “传承诚信基因、产品永不掺假”,在公司新址上作出第一批酱油那天,孙宏凌当着所有人的面庄严承诺,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