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4月22日电 (侯琳琳)近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座谈会在郑州财经学院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供给侧改革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青年提供哪些创新创业环境,如何激发青年创业、创新活力?怎样结合自身经济结构发展现状,补全发展短板,科学优化发展结构等方面进行座谈。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耿明斋,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作成博士,学校有关专家教授、青年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150多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张占仓在座谈会上表示,从改革开放到1998年,我国顺利完成了大量产品“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后又完成了大量产品“由多到好”的跨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照搬英美模式,而是要结合自身经济结构抓紧补短板,河南省当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进行国有经济改革、推进房地产去库存、推进金融去杠杆、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高等教育的短板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难点。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调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环境,激发青年创业、创新活力。
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呈现5大趋势: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为主导;城乡结构由二元户籍制度转向居住证制度;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要素结构由低端要素主导转向高端要素主导;动力结构由传统发展动力转向新兴发展动力。
谷建全认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存在产能结构不平衡,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现7个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结合;调结构与促改革相结合;培育形成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促改革与惠民生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房地产过剩产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激活市场,放活企业,要加快实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后,耿明斋提出,要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提高我国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中国产品、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原因是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让政府“往后退”,让市场主体“往前站”,降低政府把控力度,让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壮大起来,提高市场经济的主动性和自由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和全国相比,供需错位更为突出,去存量调整更为痛苦,补齐短板更为困难。”王作成认为,发展动力的转换是一个漫长过程,但供给侧结构调整方向是坚定的,前景是光明的。
在交流互动环节,郑州财经学院社科部教师朱晓燕、会计学院教师卫强、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教师路艳娜分别向与会的4位专家提问并一一获得解答。
据悉,此次座谈会是郑州财经学院加快产学研融合,增进科研信息交流的重要举措。通过座谈,进一步加深了学校师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带动了学校科研升级,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