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天气·生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天儿凉又湿 护好身与心


本报记者 张方志

露水凝霜,寒意渐浓。如今,寒露节气已过,而豫南信阳依然笼罩在连绵的雨幕里,且这缠绵的湿意还将持续多日。市气象局预测,未来一周,阴云依旧主宰信阳的天空,空气里的湿润将更加深重几分。面对凉与湿共同定义的时节,中医建议我们内外“兼修”,呵护好身心。

以往常说的“春捂秋冻”,在这样的天气里已不再适用,及时添衣加被才是对身体最温柔的守护。尤其要护住容易受凉的腹部、关节和足部,毕竟“寒从脚起”的古训仍在耳畔。睡前用一盆温热的水缓缓泡脚,直到周身微微发热,这不仅是驱散一天疲惫的仪式,更是将潜藏的寒湿轻轻导出体外的良方。

除了外在的保暖,内在的调理同样关键。潮湿的空气最易伤害我们的脾胃,让人感到食欲缺乏、身体沉重。是时候让餐桌顺应季节的变换了——一碗温热的小米粥,一盅炖得软烂的山药排骨汤,或是那经典的薏米红豆粥,都是健脾祛湿的佳品。而那些生冷的瓜果、冰镇的饮品,还是暂且远离为好。

阴湿天气总让人想窝在家里不动,但越是不动,湿气越容易在体内滞留。不必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在雨歇的间隙出门散步,或是在家中打一套舒缓的太极拳,让身体微微发热即可。重要的是让气血流通起来,如同疏通一条溪流,让停滞的水重新欢快地流淌。

连绵的秋雨、短缺的日照,很容易让心底也蒙上一层薄薄的忧郁。这时,不妨主动为自己寻找一些光亮——泡一杯毛尖茶,听几首欢快的曲子,或者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当外在的世界阴雨绵绵,我们更要学会在自己的内心点一盏温暖的小灯。

寒露已过,冬步渐近。在这寒湿交织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最周全的方式爱护自己——穿得暖一些,吃得温一些,动得勤一些,想得开一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