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儿时,每到农闲,或者没事时与老人一起聊天,奶奶嘴边时不时,总会叨唠:“跑老日,跑老日。” 幼时,并不知“跑老日”是啥意思,但奶奶讲的“跑老日”的事,我却清楚记得。
奶奶说,1938年,日本人进信阳。那天,她带着我大姑、二姑和我二爹、三爹、四爹,背着我爸爸,从凌晨出家,一直走到晚上,到了土门,才敢找个人家歇息下来。
奶奶说,那时,“跑老日”跑到土门地界,基本上是深山老林,日本人也不追了。因知道日本人进中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能跑的信阳人,早早就带着家人跑了。
奶奶说,歇息几日后,她就带着我爸和家人往回走,走到土门远远就闻到一股臭味。听人说,前面就是日本人杀人的万人坑。哎呀,惨不忍睹,到处是尸体。说到这儿,奶奶沉默了良久:嘴里还在念叨“跑老日”“跑老日”。
“跑老日”回来,奶奶度日如年。奶奶说,“跑老日”第一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那天,寒风刺骨。你那当新四军的幺爷带着两人,走进咱家。他说,大嫂,你一个人带这么多孩子,不容易。我把小二小三带走,也好给你减轻负担。奶奶看着十来岁的二爹、三爹,强忍着泪水,抱了抱二爹和三爹,就让你幺爷,把二爹、三爹带走了。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积累,我渐渐懂得和知道了“跑老日”的真正含义。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了近五十年。但“跑老日”,这句唠叨,却始终萦绕在我耳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