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王 丹
秋风轻拂,新县陡山河乡的千亩再生稻翻起层层金浪。眼下,正值头茬再生稻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种植户趁晴好天气抢收稻谷,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8月24日,在启胜家庭农场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铺满阳光,随风轻摇。收割机驶过,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脱粒、碎秆、还田等步骤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收割机暂停作业,将金黄饱满的稻谷卸到一旁的运输车中,清新的稻香扑面而来。农场负责人夏海斌俯身捧起一把稻谷,仔细查看成色,脸上写满了笑意。
“今年前期虽然遇到干旱,但我们提前研判、及时应对,通过科学抗旱保住了收成!”夏海斌一边擦拭额角的汗水,一边高兴地说。稻谷哗啦啦倾泻,仿佛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再生稻作为陡山河乡的特色产业,凭借“一种两收”的优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近年,该乡积极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从育苗、种植到收割、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头茬收完只要加强水肥管理,40天左右二茬就能跟上,每亩可增产近300公斤。”陡山河乡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种管,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一年比一年好,已成为当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头茬丰收,“二茬”在望。当前,陡山河乡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头茬再生稻收割进度,预计一周内可全部完成,为二茬生长预留充足时间。这片金色田野,静待秋日再丰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