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吕浩然:

用青春浇灌文明之花


张 豪

在平桥区洋河镇的志愿者队伍里,有个身影格外亮眼。他是教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梦想的“美术老师”,是协助大家编织流苏穗子的“巧手先生”,更是用镜头记录新人幸福瞬间的“公益摄影师”——他就是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吕浩然。而最近,他和母亲组成的“志愿母子档”,在镇上的爱心粥屋成了一道温暖风景线。

清晨5时过后的粥屋热气腾腾,吕浩然正麻利地帮着盛粥、分馒头。他的母亲则在一旁细心地为环卫工人递上米粥,轻声叮嘱大家慢点吃。“这些师傅凌晨就上街清扫,得让他们吃口热乎的。”吕浩然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今年暑假,他几乎每天都在粥屋,从端送食物到收拾碗筷,每样活儿都抢着干。而他的母亲不仅常年参与志愿服务,此前还为粥屋捐献了一笔资金,用于添置新的桌椅和厨具,让这个小小的爱心粥屋更温馨。

吕浩然不仅参加爱心粥屋志愿者活动,在七夕临近之际,他还在洋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教居民编织流苏穗子,带着大家反复练习。最终,他和居民一同完成许多爱心织物,悉数送到了社区孩子手中。

暑假里的“多彩假期‘艺’路‘童’行”活动中,他带着孩子们画家乡的白果树、绘新时代的洋房,用画笔勾勒出洋河的变迁。

从文明实践所到爱心粥屋,从孩子到老人,吕浩然的脚步遍布洋河的各个角落。当被问起做志愿的初衷,他望向正在给环卫工人添粥的母亲说:“想成为和妈妈一样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在这个夏天,吕浩然用青春力量诠释着“奉献”二字,也让志愿精神在洋河大地上静静流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