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文明之光”照见平常


王凌云

前不久,潢川县的“经典诵读筑书香”项目获评全市文明实践项目优秀案例。该项目深耕7年,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0人发展至2800多人;诵读点从1增至7,与73所农村学校累计开展活动2470多场,联动妇联、学校覆盖1.2万户家庭,惠及群众38万人次,让经典诵读的文化触角延伸至家庭校园、田园村居……

这是一场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一场文明建设的接力。打开一本书并不难,让千家万户崇尚阅读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当“文明”从抽象理念,变成老百姓可感可知的生活日常,才实现了从“云端”到“实践”,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城市进步、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将文明植入生活,关键在于找准与百姓需求的契合点。经典诵读项目致力于构建“个人-家庭-社会”三级文化浸润体系,实现从“单点微光”到“全域燎原”的跨越。从蒙学经典到文化典籍,再到红色篇目,既有知识灌溉,又有精神滋养,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其创新“经典+文旅”模式,让文化传承与休闲娱乐结合,人们在身体放松的同时,心灵也能休憩。文明建设接地气、懂人心,还时尚,融入了大众生活。

每个人都是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倡导节约,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看似微小的举动,会像涟漪一样影响身边人,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氛围,就是在为“文明大厦”添砖加瓦。

文明只有走进生活,才能焕发出持久生命力。以实际行动为文明代言,把文明理念转化为日常习惯,在点滴积累中提升个人素养,在共同参与中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如此,定能汇聚起强大的文明力量,让我们的城市越变越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