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无标题


李 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向全国所有合法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的现金补贴,这是我国首次全国范围内直接发放育儿现金补贴。

当前,高育儿成本是抑制生育的关键因素之一。“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测算显示,将一个孩子抚养至18岁,全国平均成本高达53.8万元。从奶粉、医疗到教育等持续支出,使一些家庭“想生不敢生”。育儿补贴的落地,是对家庭育儿经济负担的直接回应,堪称“投资于人”的惠民政策,有利于促进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现金补贴的价值,是“真金白银”的减负。每年3600元的直接补贴,可覆盖部分奶粉、纸尿裤或托育费用,虽然不能完全覆盖育儿成本,但可以在关键阶段起到托底作用,减轻年轻家庭抚养焦虑。

补贴可解近忧,但提振生育意愿则呼唤更多的“组合拳”。要做好育儿与托育服务的结合文章,破解“无人带”的困境。同时,通过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性改革,破解“不敢生”的焦虑。当越来越多的配套措施一一破解育儿痛点,政策红利才能逐步转化为生育信心。

期待,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下,一个“生得安心、养得省心、育得舒心”的生育友好型社会能够加速到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