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芳
人总在某个时刻莫名地渴望出发,仿佛行李箱里装得下逃逸日常的整个计划,塞得进所有想逃离的种种琐碎。
人们迈出家门,奔往远方,也许并非只是为逃离,他们其实是在追寻着某件东西——追寻着在早已习以为常的日常中沉睡了的、那被习惯层层包裹住的存在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人有时会弄丢了自己。出发,就是为了找到曾经的自己,抑或是为了看清自己将来想成为的模样。
行旅途中,耳目口鼻却都重新焕发了生机。陌生城市街角飘来刚出炉面包的香气,空中传来的语言自有一种新鲜的韵律;异乡的落日熔金,仿佛也卸下我们心头的陈年积尘,骤然将我们放入了从未染指的澄澈之境。唯有在陌生之地,我们才得以从层层身份的重负中脱身而出,重新认领回自己——卸下身份的面具,旅人身份竟这般自由,只消做天地的过客,宇宙的赤子。于是我们方得以从“活着”的被动,升至“感受活着”的主动。
于是,旅人竟于异乡的广阔之中,反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生命本来的轮廓。站在高耸入云的雪峰之前,心灵被那庄严震撼得既惊且喜;徘徊在断壁残垣之间,时光的风声吹过耳畔,人类存在的渺小与永恒之思便同时涌上心头。旅途逼我们与陌生相遇,而恰在这相遇里,我们才真正清醒地感知到:原来自己正如此鲜活地存在着!这存在感,并非来自固守一隅的安稳,而是行路中与广漠世界灵魂的碰撞所擦出的火花。
圣埃克苏佩里曾说:“创造,是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用脚步丈量世界,以生命交换一种更为深沉地对生命本身的确认。当远行足迹遍布千山万水,最令人感喟的,却是内心深处那方故土似近又远的熟悉图景——原来我们扛着行李箱奔跑,箱中装满的,是出发时的热望,是归途时的沉静。
当看遍人间百态,最珍贵的发现是——原来我们毕生寻找的答案,始终藏在出发时的地方。
行路万里,最终是让心携着世界的光亮,重新归向生命源头那个熟稔又崭新的坐标。
行走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于前行的每一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