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当兵4年,部队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现在时常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4年,1400多个日夜,记忆最深刻的事,莫过于带军校生校枪。
那年秋末,为迎接冬训,连长让我带几个兵去靶场校枪。
那天,秋高气爽。蓝蓝的天空,偶尔有一朵两朵云飘过,远远望去,那云就是“动物世界”:一会儿像虎,一会儿似牛,一会儿如鸡……
“七班长,去校枪啊,能不能带我们几个去?”伴着话音,陆军学院的三位见习排长来到眼前。抵不住一双双虔诚的眼睛,我把他们带到了靶场。
按照要求验完枪,我就让战士竖起了胸环靶。“排长,你们谁先来?”听见我这样问,见习排长们无不眉开眼笑,一个个端起枪开始了入连后的第一次校枪。
“呯、呯、呼……”不一会,随着一声声枪响,一组需要校的枪支已整齐地摆在校枪点。看着靶标上的那些弹着点,我早已对每个枪的问题了然于胸,正思寻着他们如何校枪时,见习排长们已让战士把胸环靶一个个拿过来,熟练地拿出尺子,掏出铅笔,摊开笔记本,开始以靶心为点,逐靶量了起来;同时,嘴里发出规范的口语:一号靶,左上弹着点3.45厘米、左下弹着点4.56厘米……
时间过去快一个小时了,3支56式半自动步枪才校完一支。
按见习排长的思路和办法,20多支枪,校到天黑也校不完啊。于是,我让战士竖起胸环靶,端起一支步枪,连续打了3发子弹,并让战士逐一报了弹着点。当战士将胸环靶拿过来后,我起身随手从枪托处取出附件筒,拿起工具,左三下,右三下……让战士再次竖起胸环靶,我又卧倒连打3枪:十环、十环、九环。
就这样,不到5分钟,一支枪校完。
见习排长们被征服了,连声说“七班长厉害”。见他们如此真诚,我就说:“我们是枪的使用者,而不是制造者,需要掌握如何使用它和简单的修理,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只是死搬硬套而不会灵活运用,可能要发生要命的后果——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随后,大家一起不到一个小时,就校完了所有枪支。回来的路上,见习排长问我什么学历,我指着二营的营房说:解放军大学毕业的。
40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仍然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现在想来,见习排长们之所以犯如此简单的错误,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作怪。军校有军校的理论,基层有基层的经验,只有将理论与经验结合一起用于实践,才能战胜任何困难。因为,理论来自实践;没有实践,没有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哪来的理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