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盛夏热浪扑面,比这更火热的,是席卷全国的暑期消费浪潮。文化游、山水行、研学营、舌尖美味……人头攒动的景区,预订火爆的餐厅,琳琅满目的市集,交织成一幅生动跃动的夏日经济图景。
文化和旅游部精心组织的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正当时,超过4300项、约3.9万场次精彩活动辅以总额超5.7亿元的消费补贴,实实在在地为各地消费市场添了“一把火”。
透过火爆的暑期消费,我们可以探寻到许多促消费、稳增长的启示。
时代激荡发展,生活品质提升,消费早已跨越简单的物质满足门槛,需求端日新月异,供给端也不能故步自封。面对愈加多元、更趋品质化的消费趋势,创新与变革才是生存之道、繁荣之路。今年火爆的暑期电影市场可见一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中国电影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70亿元大关,创下近年暑期档新纪录。其成功的背后,是内容质量的胜利。消费的供给端,也是如此,要从“有什么卖什么”,转向主动创造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让“炉火”越烧越旺。
繁荣热潮中,更需清晰地认知:绝大多数消费者,并非盲目挥霍。无论亲子游、避暑行,还是文化品鉴、健康餐饮,消费行为的基石,无不扎根于真实、具体的生活需求。正是这些需求,让消费之火具备了持久燃烧的生命力。
当然,背后也有政策的精准施策。发放消费补贴、举办系列活动、优化消费环境,有效激发了消费意愿。从各地政策实践来看,消费券的杠杆效应普遍在3倍以上。消费券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作用于需求端,形成了多点开花、全面繁荣的消费新局面。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促进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期待消费的这把“夏日之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